第九十五章 百姓现状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到这里,韩珣心中也有了些想法,知道再追问关于粮食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放下手中的筷子,问道:“听闻益州的刺史大人官声不错,难道他就没给你们一个说法吗?”

  刘军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每隔几个月的时间,那位大人确实会出城探望一次我们这些城外的难民,他向我们保证很快就有粮食,让我们在撑一撑,可是等到现在依旧如此。”

  “今年虽然说雨水还是不多,但是,如果播种的话,多少也能收些粮食,没人回去吗?”

  按照大晋往年的情况,应该早就将春种拨给了百姓,可是,韩珣想到他进城时,城外那乌泱泱的难民,好像完全没有回去想法。

  “回不去了。”

  说道这里,刘军摇头苦笑了一声,说道:“地都没了,回去不回去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许还没走到家,就死在了路上,感谢那些地主还给我们留了一条活路,呵呵。”

  “地怎么还……”

  韩珣原本是想问问为什么田地没有了,但是,话还没说完,他就想到了被自己忽略掉的一点,每逢天灾,那些地主大户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对于他们发财的好机会呢?

  刘军之所以说地都没有了,是因为百姓都把自己的地卖给了那些地主,以此来换些活命的粮食,甚至将自己卖掉也是常见的事情。

  想要把地要回来是不可能了,唯一出路便是做长工,还要被地主狠狠的压榨,以此换来三个糙面馒头。

  年轻人还能用自己的力气换条活路,而那些老弱病残幼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运气了,这就是现在益州难民最真实的写照。

  听刘军说了这么多,韩珣对益州现有情况的了解又多了一分,好像这位刺史大人也并非如他先前所听到的那般爱民。

  单说韩珣去过的巴郡和蜀郡两地,对于难民的处理就是一团糟,对此,作为益州的最高长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关键的是,很难说其中这里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猫腻。

  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况,还有待后续的调查,韩珣将自己的思绪收回,给身旁的丫丫夹了点菜放到碗中,然后,询问道:“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先在城中找个活干,现在这个光景,不求其它,只要能有口饭吃就行。”

  这也是刘军进城最主要的目的,好歹能有条活路,在城外完全就是数着时间等死,即使勉强撑住不会饿死,病死,也会因为为了讨一口饭吃而被地主压榨剥削而死。

  韩珣点了点头,对于刘军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解决目前困境的一个办法。

  他看向一旁吃饭香香的丫丫,发现即使是掉在桌子上的一粒碎渣,她也舍不得浪费,而是小心的捏起来放进嘴里,可能只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苦,才能如她这般懂得粮食的珍贵。

  “你做工的时候,丫丫这么小,她怎么办?”

  “应该是跟在我身边吧。”

  韩珣所问的这个问题,刘军也思考过,只不过,思来想去好像只有待在自己的身边才是最安心的。

  “你怎么会有北方人的口音”

  韩珣突然问了一个和刚刚话题不相干的问题。

  “呃……我在北方的边境当过兵。”

  可能是韩珣的问题太过突然了,刘军一时也没反应过来,他不知道韩珣怎么会突然问这个,但是,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因此便将自己当兵的经历简单的叙述了一遍。

  韩珣倒是没想到刘军居然还在边军待过,随后,他想了想了,说道:“我身边还缺一个跑腿的,你要是愿意就跟着我吧。”

  闻言,刘军一阵错愕的神情,他原本以为韩珣只是随便的聊聊,没想到最后抛出了这么一句话。

  韩珣见刘军没有回应,反而是一副痴呆的样子,直勾勾的看着他,见此,他说道:“怎么,不愿意?”

  “愿意!谢谢公子。”

  怎么可能不愿意呢?从刚刚的对话中,刘军能猜到让韩珣做出这个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他当过兵的缘故,否则的话,那么多当过兵的人,怎么就唯独选中他了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丫丫。

  女儿还这么小,刘军也不想让她再跟着自己过苦日子了,至于他心中的那个秘密,就让他埋葬在过去吧,他只想看到女儿平平安安的长大。

  虽然,仅仅认识韩珣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是,刘军能感觉到韩珣是一位性格良善之人,完全不似他之前所见到的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趾高气昂,给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嗯,那就这么定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找常巍就好。”

  “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