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探访韩信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邦时刻关心着渭水的事,吃完早膳后便迫不及待的来到前殿询问大臣们对渭水的解决情况,得到大臣们肯定会修复好渭水的话语之后,甚是感到欣慰一点。大臣们陆续的退去了,独留刘邦坐在榻上,一手揉着太阳穴,想起淮阴侯称病不朝的事,心中不免有些积怨。

  自韩信软禁长安以来,刘邦起先的时候经常去侯府坐坐,以安抚韩信。时间一长也就没有经常去淮阴侯府看他了,韩信也以生病为由不来朝见刘邦,二人可以说有几月甚至半年一年不见彼此,只是刘邦时时叫人留心淮阴侯的一举一动,淮阴侯也知道刘邦将他困在长安的目的,所以他也没有做出些什么叫刘邦害怕的事情。倒是侯府里安静得很,每日上门拜访的也没什么人,只是偶尔见先前在韩信帐下做副将的三两人进侯府一趟,不多久又出来,每次的时间都不会很长。韩信除了陪夫人儿子去街上逛逛以外,也就是在郊外的湖边一个人静静的坐着,倒是刘邦说过叫张良和他一块儿整理先秦时代的军法,每日入夜,别人睡下了,他却挑灯整理起军法兵书,除此之外,不见他还做什么。

  “韩信啊,好久不见,朕也该去看看你了。”刘邦呢喃着,眼前涌现了当初将韩信捕到长安的情景,那时的韩信无论表面还是内心都觉得一股寒意,刘邦知道韩信怨他,所以常常去侯府看他,陪他下下棋说说话,之后由于平叛燕代地区臧荼和韩信的叛乱,有时也会出关中巡查民情,渐渐去侯府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之后也就是半年甚至更久才去一次。但是对韩信的一举一动刘邦却是了如指掌的。这次渭水的事情惊动了长安所有的官吏,唯独还是不见韩信现身,刘邦立刻觉得韩信有些不识抬举,觉得也是好长时间不去韩信府上了,趁着这次渭水的事情去看看他,和他说说话,适当的打压一下他。

  刘邦决定去一趟淮阴侯府,也许他也觉得韩信这是在向他抵抗,抵抗自己对他的不公平,两次夺韩信兵权,韩信是在怪皇帝。

  刘邦吩咐舍人找了两个不知名的容貌姣好的小宫女,叫他们和自己一起去探望韩信。

  以往都是几十个人开路,乘着六马车驾,今天刘邦不乘车驾,仅仅骑着一头高头大马就去了,随行的人也就是几个舍人和小宫女。他的近身护卫担心他的安全,正言提出要追随刘邦去韩信的府邸,毕竟臧荼和韩王信的余孽并未完全消除,护卫很怕他们半路杀出来对皇帝不利。刘邦先是也有一些疑虑,一手叉着腰原地踱了几步同意近身护卫跟随前去。

  淮阴侯府就在长安城的西南角,奔波半个时辰就到了。韩信的府邸三丈有余,门前石狮威严蹲着,口中含着双珠,眼睛炯炯有神,甚是叫来往行人颤栗,门前倒是无甚看守之人,每日大门皆是虚掩着,过往的行人很少见韩信出门。

  往常也来过韩信府邸,如今他的府邸无甚改变,几乎无人上门的冷清叫刘邦心下独喜。一个谒者轻车熟路上前叩门。

  俄顷,一个个子矮小的门官从里边探出头来,瞧见这么多人严肃的原地等候,门官左右打量了一下刘邦的队伍,一些人带着宦官帽子,一些看得出来是宫女,一些是将军护卫,门官觉得陌生却也觉得威严至极,许是刚来不久,没见过刘邦的面孔,门官颤若若的问,“来者何人?”

  “皇上亲临,速叫淮阴侯接驾。”谒者说。

  门官脸上突现质疑,把着门依旧打量着所谓的皇帝,束着高冠,一脸美须髯,神态悠闲傲慢的骑着马。门官蹙眉思索一下,半身藏在门里断然道,“胡说甚了,皇上远在宫中。怎会来这里?”许是觉得皇帝刘邦痞子气十足,不像皇帝德行故有此说。

  刘邦双眼一亮,怔了怔,连自己都不认识,感觉十分丢面子,刘邦心底有些怨恼,从马上一跃而下。谒者方要动怒指责门官,刘邦一手拦下,站在正门前,双手恰在腰间,指着门官不屑的说:“速去叫韩信出来见驾,再放肆,夷三族,朕今日不想开杀戒,快去。”

  门官几番打量下来,终是觉得眼前的人不寻常,又被刘邦吼了一通,门官紧闭了大门往里去报告韩信了。

  不一会儿,韩信就随那个门官出来了。韩信者,七尺九寸身高,腰板刚直,束着高髻,英气逼人,一身干净的衣服增添不少英姿。几年时间忽见韩信更加的成熟老练和稳重了许多,再也不是第一次见他时的傲慢和自大,眉目间也多了几丝岁月染过后的沧桑疲惫。

  韩信出来门前一看,正是那个曾经两夺他兵权的刘邦,叉着腰两腿分立站着,甚是有些痞气。此刻他还是显着一副桀骜不羁,却更加的有了帝王风范,一种内在的无法抗拒的帝王威严,韩信立刻弯腰恭敬的作揖行礼赔罪侯接驾。”谒者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