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棋手与棋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571章棋手与棋子

  于是就在心学、理学众人的期待下。

  五月一日的时候,在叶向高等人的主持下,理学代表刘宗周等人与心学代表李之藻等人展开了辩论。

  而朱由校则派出去年恩科的榜眼,翰林院修撰文震孟一旁观巡记录,算是迪欧第一次辩论的情况了如指掌。

  因此当听到叶向高的话以后,朱由校并不意外,而是对张昶点点头。

  张昶见状立马上前,娴熟的从叶向高手中接过一封厚厚的题本,恭敬的递给朱由校。

  “陛下,这次辩论共耗费时十五天,一共五次。其主题便是您所提到的“格物致知”与“经世致用”。只不过关于这两句话,理学与心学各有不同的观点,随后我三人与内阁六部等人对众人辩论的内容进行点评。

  现在内容与点评全部收录完毕,现已全部收录到题本中,还请陛下过目垂询,我等知无不言。”

  看到皇帝打开题本,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叶向高赶紧在一旁介绍起来。

  叶向高对于这次辩论甚是看重,毕竟他顶着巨大压力去支持皇帝进行辩论,并不支持出于对皇帝的“忠心”,其中更有他自己的私心,毕竟这这种关键事情上支持皇帝,说不定能让他再进一步呢。

  朱由校自然知道叶向高的心思,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工夫搭理他,只是缓缓点头示意。

  对他来说,能否彻底重用叶向高,不是看叶向高做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的是否完全符合他的心意。

  乾清宫暖阁鸦雀无声,叶向高等人没有再打扰聚精会神看题本的朱由校,但他们也忍不住时不时望向朱由校,希望从他的表情中得知他的态度。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过了好一会,朱由校才把厚厚的题本盖上,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

  “这个题本的点评是你们三人共同所写吗?”

  “陛下所言甚是,关于辩论的点评是我等三人共同商议的结果,不过也遵循了许多六部阁臣的意见。”

  叶向高见皇帝面露欣喜之色,不由心中大定。

  不过他也明白现在急不得,于是就把点评的题本的功劳分给了孙慎行与徐光启。但孙慎行到时对叶向高不怎么领情,见叶向高这么说立马拱手道:

  “陛下,臣不敢贪功,关于这个题本中的内容我与徐尚书分析甚多,因此里面的点评主要还是叶阁老执笔,我等并没有出多少力。”

  徐光启没好气的瞥了孙慎行一眼,随即也出列称是。

  虽然孙慎行这个人说话难听,并且还十分执拗,但朱由校知道他这个人人品还是不错的。现在他都这么说了,看来这个题本中的点评确实是叶向高做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顿时对叶向高高看了几分。

  因为叶向高点评的内容甚合自己心意,甚至许多内容与自己所要创立“新学”的内容不谋而合。

  原本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先让理学心学辩论,随后由叶向高三人点评,再交由六部补充,叶向高等人择其适合者补充,最后再交由朱由校审阅、提问、修改。

  这个过程中,叶向高等人的意见十分重要,他们怎么点评与把谁的点评记录进去,直接决定朱由校能看到什么,以及他们对辩论的态度。

  而朱由校原本以为叶向高三人为了公平起见,定会均衡理学与心学等人的意见,得出一个不痛不痒的点评,最后再交由自己,那样自己的工作量就会大很多。

  但没想到叶向高利用孙慎行与徐光启的矛盾,一手主持点评,并暗中揣摩自己的态度,在里面加了许多很符合自己心意的点评。

  就比如在点评经世致用的论战。

  这个观点算是是朱由校首次提出来的,但经世与致用这两个还是有源可考的,“经世”一词最出自《庄子》,是治理世事的意思,“致用”一词则出自《周易》,是尽其所用的意思。

  精通经典的两派大儒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用意,这不就是要求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嘛。

  想到这里,他们不禁觉得找到了抨击对方的武器。

  于是理学大儒刘宗周立马表态说,儒学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根本,但心学却有违此道。

  现在的心学只致力于“心学”本身,以,以及他们对辩论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