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大论战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泰州学派在民间很流行,算是阳明心学中传播最广泛的。但其中内容属实有些荒诞不经。因此众人怕皇帝听了这些狂悖之言勃然大怒,那就麻烦了。

  “陛下,叶阁老说的极是,士人不满泰州之学,认为其肆意妄为,荒诞不经。其讲学者,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快活过日。在缙绅只明哲保身一句,在布衣只传食诸侯一句。其学派无善无恶,本病只是一个空字,末病只是一个混字。”

  这时孙慎行也站出来表态起来,在他看来,泰州学派这些人的理论离经叛道,内容空洞,都是假大空,根本上不了台面。

  只不过在场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泰州学派,甚至还有些人支持他们的观点。

  “叶阁老、孙尚书此言差矣。泰州之学主张任教、规劝人们安分守己,息事宁人,经世致用。虽然有些言语略有狂悖,但也是为了拯救人心,补救儒学。”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出言支持泰州学派的人是工部尚书徐光启。

  这也让朱由校暗自惊讶,刚才阳玛诺被弹劾的时候,他都没有出言相助,怎么在说泰州学派的时候,徐光启怎么就出言跟叶向高等人争论起来。

  二人见徐光启居然这么说,顿时心中不满。特别是吏部尚书孙慎行,其早就看不惯徐光启了,一个儒家士大夫,学什么西学,信什么上帝,真是丢了祖宗的脸。

  现在见其出言支持泰州学派,更是有些怒不可遏,当即反驳道:

  “徐尚书,不知你这说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试问谁不知道,泰州学派焦竑是你的座师,伱现在不为朝廷计,而是为私情,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万历年间,徐光启参加顺天会试,焦竑任副主考。徐光启原本已经落第,但焦竑在落卷中得徐光启卷,阅而奇之,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毅然将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提拔至第一名,此事遂成为了一时美谈,但也时常被人所诟病,说徐光启是走了关系。

  徐光启对孙慎行也不是很满意,现在又见其又拿这个事来暗讽他,心中通过也是气愤不已。冷声说道:

  “孙尚书说话要有证据,今日是我等请陛下商定讲学标准。因此陛下想了解天下诸学内容,我等也可以畅所欲言,百无禁忌。再说了,孙尚书说泰州学派本病只是一个空字,末病只是一个混字。这等以偏概全未免有阻塞视听之嫌。”

  “你!”

  孙慎行被这话一激,一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只见他神色一愣,冷笑几声,随后望向徐光启道:

  “徐尚书,难道我说错了吗?就拿你的座师焦竑而言、世人皆知,焦竑尤笃信卓吾(李贽)之学。李贽离经叛道,其言论无君无父,无纲常伦理道德。其著作也被尽行烧毁,不得存留。

  李贽在万历年间,其与焦竑、西教僧侣利玛窦来往甚密。我想其如此离经叛道,无君无父,说不定就与西教有关。”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李贽此人大名鼎鼎,是大明朝有名的离经叛道之人。

  其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可以说无论在现在的大明朝,还是后世都可谓是大名鼎鼎。

  甚至大明士人对此人评价也是有诸多争议,在场众人里,可以说喜欢的人有之,厌恶的人有之。

  但这些人的看法都无关紧要,因为朝廷也对其盖棺定论了。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

  而孙慎行现在居然把李贽的言行跟西教联系起来。说李贽为何会如此离经叛道,就是因为西教的影响。这无疑在暗示皇帝西教带来的危害。这让徐光启与李之藻如何能忍。

  “孙尚书,利玛窦不仅见过李贽,还去过东林书院。在场众人中大多与利玛窦坐而论道。如果按照您这么说,那岂不是所有人都跟西教有染。”

  见二人越吵越离谱,立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刘一燝连忙站出来熄火。

  “好了,陛下在前,你二人却相互攻讦成何体统!”

  为了创立新学,这些论战在所难免,内容我尽可能写的简单易懂,如果观点有误,还请各位看官见谅哈。

  马上还有一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