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一起搞事情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蓝玉直摇头,表示不知情。

  其他勋贵也是一头雾水。

  蹲在门口的东莞伯何荣,甚至不知道袁泰是何人?

  他一脸茫然地问:“袁泰是哪个武将?什么时候战死的?”

  朱允熥瞧着他肥头大耳的样子,长叹了一口气。

  伱可以长的和猪一样,但表现的和猪一样,那就过分了!

  何荣不是开国功臣,大明也没有这种猪头功臣。

  何荣的爹何真,是第一任东莞伯,广东东莞人。

  何真是元朝将领,平定过叛将马丑寒之乱,收复广州。

  都说49入国军是步蠢棋,何真是1368年投降大明,赶在大明建国后投的降,精准入股!

  当年何真已经统辖了岭南大部分地区,有人劝他效法赵佗,割据岭南,独立称王。

  结果明军打来了,征南将军廖永忠一封书信,就把何真给劝降了。

  因为何真年幼时,曾有相士预言说“公才兼文武霸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带火色,位不过封侯”。

  后来果真应验。

  何真在大明打了二十年的工,直到洪武二十年才被封为东莞伯。

  第二年就去世了,儿子何荣继承爵位。

  也就是这个猪头。

  历史上,东莞伯一家兄弟几个,全部因为蓝玉案被诛杀。

  其中一个眼瞅着活下去了,作乱杀掉男孩官军三百余人,跑到海上避难,占据海岛。

  最终被广东都司发兵讨擒之,诛杀。

  因为不是开国勋贵一系,加上脑子多少有点问题,东莞伯何荣的人缘很差。

  没有人理会他。

  就袁泰暴毙一案,聪明人王弼站出来道:“禀太孙殿下,臣有小道消息。”

  在所有勋贵中,属定远侯王弼最活泛了,不仅有能力,还喜欢琢磨事情。

  朱允熥点头:“说说看。”

  王弼说道:“袁泰此人,山西省蒲州万泉县人,洪武四年中进士,资历比詹徽等人还要老。”

  据他所说,袁泰中进士后,曾一直在基层工作。

  在湖广当过正八品县丞,又在河南干过正七品知县。

  在基层打磨了十四年,直到洪武十八年正月,才升任都察院正四品右佥都御史。

  洪武十九年十一月,转左佥都御史(正四品)。

  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拜右都御史(正二品)。

  真正的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台阶干上来的!

  相比都察院的一把手詹徽的履历,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詹徽是洪武十五年当监察御史,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

  洪武十七年正月,升任督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兼任吏部尚书。

  詹徽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干到了袁泰二十年官场难以达到的高度!

  只因詹徽是官二代!

  他父亲詹同是前吏部尚书!

  “詹徽为人刻薄,袁泰在他手下做事,暴毙也属正常。”

  王弼的话轻描淡写,话里却带着大新闻。

  蓝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你是说,袁泰的死和詹徽脱不了干系?”

  王弼没有承认,他笑了笑说道:“都察院总是跟我们淮西勋贵不对付,他们之间的破事我还是很清楚的。”

  “怎么说?”

  王弼嘿嘿一笑:“早几年,袁泰因为审一桩案子,险些被詹徽一伙送上断头台,当时可热闹了!”

  “定远侯,细说!”

  在勋贵看来,都察院内部发生矛盾,完全是狗咬狗。

  这种好事,恨不得搬个小板凳嗑着瓜子好好欣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