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风波乍起:武姓才是正统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平入宫求见武曌不成,却沾染了这样一身污秽之气,好不容易摆脱了骚扰,一刻没停去了婉儿处理公务的地方。

  婉儿正好有闲暇,陪着公主在附近水池子旁逛了逛,太平与婉儿无话不谈,自然将薛怀义的恶行详细告知,婉儿一听他竟敢染指公主,简直不知死活,早些日子,因薛怀义在政事厅公然殴打左台御史冯思勖,婉儿已经对他忍耐到极限,如今他色胆包天把心思动到太平身上,她绝不能坐视不管,当即与公主商议,必然要让薛怀义自掘坟墓。

  相比较而下,太平倒是冷冷淡淡,“他调戏我,倒不是死罪,我想报的始终是薛绍之仇。”

  婉儿略一沉思,态度鲜明,“无论出自哪一点考虑,薛怀义都必须消失,女皇身边有他,终究是个祸患。”

  太平收住步子,与婉儿对视道:“既然你我达成默契,那便放手一搏,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我相信,这场东风马上就要到了!不刮个天翻地覆,我誓不罢休!”

  婉儿握住她的手,异常坚定地表态,“凡事盛极必衰,薛怀义算是到了头,我们不能只想着痛下杀手,更应早作打算,须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我们对女皇一定要有个交代。”

  “这你不用担心,我手上有张王牌!”太平诡秘一笑。

  她不说,婉儿便不问,事成之前,知道得太多反而束缚手脚。

  婉儿和太平等待的这场“东风”并未很快到来,反而迎来了另一场风波。

  天寿三年四月发生了日食,司天台卜出一卦,禀明女皇日月合璧乃是天意警示,须大赦天下,女皇自名为“曌”,一心想着日月当空,不想月亮却遮蔽了太阳的光辉,她私下揣测这是上天在惩罚她以阴侵阳、以周代唐,遂决定发布恩赦,除谋反、大逆外,死罪以下的刑罚皆可免去。恩赦一出,武氏宗族子弟开始大作文章了,他们对日食有不同的见解,认为武周天下却以李姓为嗣有违天命民意,因此才触犯了上苍。

  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一合计,将一个叫王庆之的无赖头子拉上了台面。王庆之纠结了一帮地痞流氓装成是普通百姓跪在应天门前上演了一出请愿大戏,哭喊着请求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立武姓子弟为储君,说这才是天命所归、民意所向,是全天下的呼声。

  动静如此大,内殿之中的武曌却在闭目养神,婉儿虽不看好这场闹剧,但从中得到了启示,王庆之不足一提,武氏子弟不过是用他来投石问路,试探女皇在立储上的倾向。武曌百年之后会把皇位传给谁,婉儿暂时还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但她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武曌来说并没有那么纠结。

  女皇逆势而为、改朝换代并非一片坦途,相反遇到了不少阻碍,右卫将军李安静便是一个例子,他坚决反对改唐为周,以谋逆之罪被处死,临刑之前气度从容、视死如归,长呼一声“吾辈无愧于先祖”,却也难怪,他的祖父正是以正直著称的三朝名臣李纲。

  朝臣中真心拥戴者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表面迎合,这一点武曌心知肚明,对于顽固抵抗的,她坚决杀一儆百,对于只敢把不满藏在心里的,她就恩威并济,给足了甜头,时不时还要威慑吓唬一番,在这样的策略下才保持了平衡和稳固。

  储君是谁,一旦确定下来,这种得来不易的平衡和稳固便极有可能被打破,武曌将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所以婉儿笃定女皇不会轻易做出决定,任凭武承嗣和武三思心急如焚,她也只会稳如泰山。

  天下之人只看到了女皇苛待李唐宗室,却并不清楚女皇对武氏家族亦没有想象中的亲厚,若不是身边没有亲信可用,她是断然不会把武承嗣堂兄弟从岭南召回来。

  婉儿私底下打探过,武曌对她的两位异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也就是武三思和武承嗣的父亲,怨念极深,这两兄弟曾经联起手来将武曌母女逼得走投无路,武曌之所以会进宫,很大程度还是拜他们所赐。后来辉煌腾达登上皇后宝座,抛弃前嫌提拔元庆、元爽入朝为官,不想这二人非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以怨报德,当时的武皇后勃然大怒将武氏兄弟贬黜出京,他们府以正直著称的三朝名臣李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