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平之处且放声 第二十二章 以德服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元晓菲一张俏脸拉了下来,裴小环单手掩面,拖了一个长腔:“这世道,把老实人都逼疯了,我那忠厚的闫伯伯哟!你去哪里了?”

  这个小插曲本来就是掩人耳目,很快,就播散四方,一向以古板木讷不苟言笑示人的闫宇平绝对没有想到他的那句“以德服人”,会以堪比剑仙飞行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甚至皇帝听完这段对话,都猛地拍了一下膝盖:“好一个以德服人!谁说大秦武夫不会讲道理?小闫就讲得很好么!”

  “待到小闫开宗立派的时候,要不要朕亲自题写一幅‘以德服人’的牌匾恭贺呢?”一向刻板的皇帝都忍不住浮想联翩。

  燕无双和吕彦超两人之争,两国之争,已是天下皆知,厉天行与闫宇平的针锋相对就变的顺理成章,更何况有了“以德服人”这个令大秦百姓都津津乐道的段子,就算有心人仔细推敲,都很难看出破绽。可谁能想到入夜之时,几个时辰前还剑拔弩张的两人,在入夜之时各自携带小辈李惊澜与叶轻尘来到秦岭北麓长安以南四十里外的翠华山,来谈一桩买卖。

  无论是燕皇的不甘蛰伏,还是大秦夺嫡的外力拉扯入局,对于燕无双这个层次来说都是天道使然,这一点让他无力回天,但是天道之下,还是有亲疏之分,对于叶轻尘师徒两人也是经过一番计较的,亡国公主的命运甚至不用细想,更何况才情高绝,天生丽质满天下都挑不出几位的少女,是成为王侯府上的笼中雀,还是富贵纨绔的掌上玩物,或者沦为花楼柳巷的头牌,都是想想都心肝欲裂的事。大燕奇姝怎可落此下场。

  无论是一场推演,指向长安的一线生机,还是对大秦庙堂的剖析,对于有望独树一帜开千古先河女子文脉的记名弟子,燕无双殚精竭虑之后,种种脉络指向大秦书院。继而,指向书院这位小夫子以及他的父亲李云道。

  半生与强秦相抗的燕无双,与那个胖子同掌两国密谍的厉天行,师徒俩对于这位一点都不陌生,双方你来我往也不是一次两次,最近的距离甚至不过几尺,燕无双师徒以妄图夺权的留王为饵,数十燕国门阀,数万军卒,设下“迷天局”,引这位入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瓮中捉鳖”,可惜,被这个死胖子舌绽莲花,将燕皇唬的举棋不定,然后又抛下一句:“大丈夫为国捐躯死则死耳,有何惧哉?但叫燕君知晓,李云道今日自绝于燕都,明日大秦黑龙旗必将插在燕都城头,千万生灵涂炭,俱在君王一念之间!”活脱脱的一个泼皮无赖话,倒让他说的义正言辞。最后堂而皇之的“被驱逐”出境。一个是秦国虎威正盛,另一个何尝不是那胖子吃死了燕皇没有完全撕破脸的勇气。前者是一颗强国之心,后者,就不只是胆大心细可以形容了。

  李云道抽身塞外,撇下孤儿寡母,在一些人看来的破落户,在明眼人看来却是一着再妙不过的应手,而身负儒、道两门气运的李惊澜对于叶轻尘来说正是一棵不大不小刚刚好的遮身之树。所以才有后来不明就里的李惊弦牵线,如今厉天行的搭桥。

  只是但凡买卖都得有买有卖,李惊澜在京师一向低调行事,背靠太子,却不染指朝堂,恰到好处,凭什么贸然踏入这场乱局之中?怎样才能打动这个有儒家道门两教护持,即便是在大秦风云变幻之时也能进退自如的少年,这才是厉天行此行的关键所在。

  而恰恰是这个问题,让李惊澜和闫宇平产生了分歧

  对于李惊澜来说,厉天行抛出舍身为他揪出幕后黑手这个诱惑,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但闫宇平认为时机未到,而且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节,很难从容布局,变数太多,提前掀开这张帘子的风险,是李云道不想看到的,也可能让胖子的步步为营的诸多先手,变成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解了厉天行之忧,却把本在岸上的己方,拖进不知水有多深的漩涡。

  一改武夫直行作风,斤斤计较的闫宇平让厉天行头痛不已,可涉及到叶轻尘的又不只是一时安危,没有过河拆桥这一说,他也只能耐心等待两人的沟通。

  此时此刻的叶轻尘才真正的了解了从高调西行,到半路的兵分两路,燕爷爷的死厉天行的打算,燕国的命运,自己的处境。自小眼界甚高的她,在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场争论中,却插不上嘴,想到慈爱的父皇母后,一向宠溺她的姑姑,只是把她作为可以随时牺牲的筹码,青衣少女,双手冰凉,眼神凄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