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儿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主要是张旭率军来的太快,两千人全部乘坐战马,一路沿着苏子河谷,经萨尔浒沿着浑河河岸逆流而上,经抚顺直扑沈阳。

  一路三百多里的路程,过了抚顺才进入平原地带,一路上经过的城池村镇为数众多。

  但因为莽古尔泰抽调了绝大部分旗丁前往追击堵截王业泰去了,从赫图阿拉到沈阳这一路空虚至极,根本就没有什么驻军。

  各村镇的建奴妇孺恐惧的看着明军突然出现,却根本没有阻拦的能力。

  而对于各处建奴村子,甚至路过的城镇,哪怕是抚顺这样的大城,张旭全不理会,而是径直带军从城外经过,因为他知道这些城镇根本就没有攻击明军的能力。

  至于路过的这些建奴乡村城镇,自有李彦直负责处理。赫图阿拉附近的建奴村镇被肃清之后,李彦直会带着新征的汉奴大军向沈阳进发,在被解放的汉奴军热情饱满的攻击下,哪个村镇都无法幸免。

  因为俘获了大量的战马,张旭手下每个士兵都一人双马乃至三马,备马上携带着粮草物质,行军的速度极快,三百多里的距离,仅用了两天时间便从赫图阿拉到达了沈阳城外,速度快到沈阳守军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攻破城门才会如此的容易。

  沈阳现在是建奴的都城,皇太极乃至所有建奴贝勒的家眷都在这里。虽然大部分守军和旗丁都被抽调到前线,但是每个家里都有数量不少的奴仆包衣。

  若是把这些包衣奴仆都集结起来,轻易便能集结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这些包衣虽然都是汉奴身份,但很多人投奔建奴时间久了,已经生出了归属感,自然会为建奴作战。

  若是那样的话,有几千包衣军协助守城,想打下沈阳便困难的很了,甚至不可能。毕竟张旭手中也只有两千人马,而沈阳可是一座坚城。

  跑到沈阳城下时,守军甚至连吊桥都来不起拉起,只是仓促关上了城门。

  以火铳封锁城头,用木头撞开城门,然后大军一拥而入进入了城中。所以,攻入道沈阳城中之后,便是张旭也感到万分庆幸。

  守城建奴只有三百旗,匆匆来战时,却在明军的火铳下碰的头破血流。

  两千明军,装备的火铳便有一千支,更是用战马载了数十门虎蹲炮,在强大而猛烈的火力下,守城旗根本没有冲到近千肉搏的机会。

  消灭了守军,占据了沈阳城门,张旭便开始了占领整个沈阳的动作。

  然而他没想到接下来竟然非常的艰难。

  沈阳是一座大城,里面居住的人口有七万人之多,大都是建奴贵族,并非是一般的平民旗丁。

  而皇太极的皇宫也在沈阳,皇宫里居住着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和一众后妃,包括著名的大玉儿,也就是另一个时空顺治皇帝的母亲。当然此时皇太极还没有去汗号称帝,大金也没有改为大清,故哲哲只是称大福晋,她的侄女大玉儿刚嫁皇太极不久只是侧福晋。

  而此时建奴的皇宫还没有经过后世的扩建,非常的逼隘,也只有大政殿、十王亭、崇德殿等数座宫殿。

  而皇宫里的人数也远没有进入北京多,整个皇宫只有百十人,除了十几个妃子外,剩下的便是侍女和包衣奴隶和少量侍卫。

  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蒙古女人和汉人女子不同,便是女子也从小骑马射箭,强悍之处远胜汉女。

  当闻听明军进城之后,哲哲大惊,但并没有太过慌乱,而是命令宫中少数侍卫和包衣奴仆集结起来,大约有五十多人,分发武器准备防御。

  这些包衣都是在建奴这里生活了十多年,才能得以侍奉皇太极后宫。而且大部分人不是明朝宫里的太监,而是正常的男人。这些人再建奴这里生活的久了,家人也都在这里,对建奴已经有了归属感,早已经自认是建奴一员。

  在哲哲的指挥下,皇宫的城门被封闭,侍卫和包衣们拿着弓箭上了城墙,进行防御。

  攻入城后击败守军的第一时间,张旭便派出了两百人的队伍直扑皇宫,试图先控制住皇太极的家属。

  然而到达皇宫后,在明军面前的是紧闭的宫门和城上严阵以待的守军,一时半会竟然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