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舰艇铺垫及设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实跟国内飞机发展一样,一开始我们的造船业几乎也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甚至能造出大吨位军舰,让当时的洋人为之震撼。

  可惜由于封建体制的存在,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的技术发展与经济、政治状况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能够被我国社会接受的只能是西方那些实用的技艺和产品,属于“用”的部分。至于西方近代技术的社会文化本体,则被尽可能排除或过滤掉。

  因此我国近代造船业在这种束缚下,发展极为缓慢,逐步陷入困境。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造船业的先进水平。

  如今虽然还没堕落到那种程度,但也几乎差不多了,甚至比半个世纪前还要倒退不少。

  与此同时,早已习惯买办思维的虞洽卿对“其二”反而不太感冒:“小程啊,我们造车都造不出来,直接造船恐怕有点强人所难,不如实际点,从改进性能开始,我相信这个是我们急需。”

  程诺内心稍感遗憾,看来办实业跟他真是有缘无分。

  不过说来也是幸事,对方没有兴趣,刚好也不用让他们插手进去,自己心里也安稳多了。

  将这点小情绪抛之脑后,程诺笑道:“也是,怎样走着舒服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后面再说跑的事情。”

  虞洽卿笑道:“是了,我就是这个想法,等这次事情过后,你们出人,我们出钱。”

  “不不不,大爷你们也得出人呐。”程诺赶紧把这话给打住。

  虞洽卿不解:“若是开船修船,那些工人当然是能做起来,可是论及工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根本做不了这种事,非得给我干冒烟不可。”

  程诺解释道:“大爷,正是因为他们擅长开船造船,比我们那些读过书的更了解这船,所以才把他们都给叫上,而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找上一些能造船的设备,以及一两百名造船工人。”

  “一两百,这未免有点多了吧?”出于商人重利心理,虞洽卿简单盘算起来,又有些后悔,如此高成本的投入,万一捉了瞎,岂不是血本无归,哪有直接用天气预报来得方便。

  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虞洽卿想了想便说道:“造船工人估计不好找,但修船工在码头还是有不少的,但他们都没念过书,平常也都是干的粗活,这种事做不来,我看不如直接跟洋人合作来的便利。”

  程诺在心里叹了口气,无奈道:“这种事还是咱们自己来的比较好,我看这样吧,我们请大爷出面帮忙招上这批人,后面全部由我们负责,薪资待遇什么的,也都不用大爷你担心。”

  “这有点不好吧,当长辈的占小辈便宜。”嘴上上半句说着犹豫,虞洽卿下半句立马答应了下来:“这可是你说的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钱的事仅限于改造船只,不包括这批工人。”

  程诺拍着胸脯说道:“只要招的都是年轻熟练工,一切都好说。”

  表面上是程诺吃亏了,实际上他已经赚了大便宜。

  钱随时可以挣,而人才却不可短缺,尤其是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所谓的工业,很多都得靠手搓,更显得人力的重要性。

  高端技术人才程诺是不缺的,就算是缺,继续挖人便是了,一两个便够用了。

  而且除了留美学生外,他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然而下面配套的技术工人,就是比较难寻了,需要额外抽出大量时间去培训,即便这样,培训后的结果也差强人意,还得再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训练,才能提高产品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还得走挖人的路线,把有一定上手经验的工人成建制招录过来,专业培训后再改行,要比从白纸开始训练,效率高多了。

  而目前上海工业技术工人最集中的行业,莫过于航运业,程诺的主意便打到这个上面来。

  至于为什么找虞洽卿而不是自己亲自来,也是出于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防止一些老油条欺负新人,扔些歪瓜裂枣,况且还是挖人,实在是惹人生恨。有这位“洽老”出面,不怕问题解决不了。

  况且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一起,经过虞洽卿招来的人,综合素质也更有保障。

  若是成功招取一批优秀的工人,可留下一部分继续打磨造船工艺,到后面技术成熟,设备攒够时,便可重新造船。

 &e算起来,又有些后悔,如此高成本的投入,万一捉了瞎,岂不是血本无归,哪有直接用天气预报来得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