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解惑答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程诺挑挑眉毛:“忘了吗,美国可是有个‘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传过来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们的主,还有别的。”

  “还有生物学、医学和农学等科学知识,哎呦,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郭守春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别看洋鬼子们说一套做一套,但传教那是真的认真,我当初中学就是在教会学校上的。”

  美国所谓的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行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传统的呆板传教士不同,运动从一开始就将参与主体限定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经过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巡回宣传、招募、专门的传教士课程培训之后最终完成向海外之地的派遣。

  随着活动的开展,很多知识也被一同带入国内,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大粒花生的传入。在这时期还诞生了不少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岭南大学、闽省协和大学等等,涵盖多个学科方面。

  当然,他们在国内各地采集的大量农作物、植物等品种带回美国,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的农业种质资源,在我们大豆品种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改良,时至今日仍是世界第一大大豆出口国。

  所以不趁着这个机会薅上一笔帝国主义羊毛,实在是说不过去。

  程诺托着下巴,笑道:“人家来可不是奔着做善事来的,也是图咱们的东西,你出去考察时也去教会大学转转,看看他们手上有没有什么好东西,知根知底心里更踏实,如果能‘合作’那就更好了。”

  说到合作二字时,专门加重鼻音。

  郭守春又重新写着笔记,嘴里调侃:“人家都是学者,你也要敲上一笔,可不地道了。不过刚好,我也是这么想的,谁让咱们科学院一穷二白,咱们这本土和尚找他们西洋教士化点缘可不过分。”

  “美国专利那边虽然还没消息,但我已经有其他筹钱渠道,先别急。”程诺挠挠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尤其是想把科学院给支棱起来。

  不过在听到“学者”二字时,忍不住嗤之以鼻:“人家对我们的水文、土质、矿产都在做很深的调查,现在对国内农村的了解不一定比你我差,现在还有所谓的探险家还在川西捕杀我们的大熊猫。”

  “大熊猫?”郭守春扭过头来用笔碰了碰眼镜框,好奇道:“那是什么物种?”

  程诺猛然一惊,国宝叫顺嘴一下子没收住,只好搪塞道:“就是法国人戴维发现的‘大猫熊’,黑白配色的熊,数量比较稀少罕见。”

  “哦哦,想起来了,在报纸上看过那个标本图片,我去川省考察的时候,一定好好调查一下。”

  程诺悄悄擦着汗,特意嘱咐:“若是运气好你碰到了一定不要捕杀,好好保护他们,最好连信息都不要外泄。”

  “好歹也是个熊,碰见他跑的应该是我,不过自家的肯定要好好珍惜。”蘸了一下墨水,郭守春依旧在奋笔疾书:“不过老程,你那个经费怎么来?”

  “校企合作,找有实力有野心的面粉实业家合作。”

  “可是......”

  “行了,哪有那么多可是,这都几点了该回去休息了,走,路上请你吃混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