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航空余谭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将程诺引向安静的地方,王助疑惑道:“除了航校,院长还有别的安排?”

  程诺点点头,认真道:“诸如飞行队、航空站、测候所、气象台、修理工厂、器材库等组织,这些都是必须的,如果条件允许,成立和航空委员会也不是不可以。”

  王助瞪大双眼:“用来统筹管理这些相关组织吗?”

  “也不全是。”程诺稍微组织了下语言,解释道:“不可否认航校只是暂时的,我们未来必定向空军的方向发展。然而没有适用于自己的规章制度,一切彷照陆军的规章制度,仅在技术方面有几种单行规章。阑

  但别忘了空军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从教育、飞行技术奋起直追,尽量发展,

  不足以言救国、服制、人事、经理、保健,以至日常行政文书等等,都有,最好都要有极详尽的规定。”

  另一边应付完工人的巴玉藻终于能得了空闲,稍稍听了两句开始说道:“航空事业关系国防至为重大,世界各国无不极力扩充,日臻发达,若非急起直追,尽量发展,不足以言救国。”

  这一点在巴玉藻身上有着充足的展现,比如他设计并制造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初级教练机,虽然图纸上写着是一架单发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但实质上也是向国防方向靠拢。

  马力100匹,最大时速126公里,可航行3小时,挂载炸弹4枚,主要用于训练,可以执行巡逻任务,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小型轰炸。

  寻得一处高处,程诺站在台阶上掐着腰:“当然,总是闭门造车是做不出技术尖端的飞机,日常还是要多多介绍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现状、航空政策及航空教育等情况,我们自己明白的同时,让大家也都知道差距。”

  其实关于军用和民用之间的转化,抗日战争前期,欧洲诸国做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阑

  比如带英,1933年时英国航空部飞机约有七百架,飞机制造工厂全国林立,民办者皆由政府补助,在必要时,政府令下皆能依样制造,供政府应用,航空人才亦比比皆是。

  法国为世界着名陆军国家,飞机数量为各国冠,人民所备,有如民国小汽车一样普遍。

  这点在蒋光头《国民与航空》一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认为世界空军以法国为第一,美国居第二,英国居第三

  而同样认识到这一点的还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掌权后亲自兼任航空署长,极力提倡发展航空事业,并颇有先进性的预见了德国航空建设比不上英国、法国等欧洲强国,但是德国之机械,优胜各国设有机会,必能见到其有特殊之表现。

  “院长,难道你还有别的规划?”王助追问。

  “这是自然。”程诺看着远方,脸上带着笑容:“比如飞行员,参与组建空军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等,这些够不够刺激,够不够惊喜?”

  王助头点如捣蒜:“够,实在是太够了。”阑

  比如目前的飞行员,正是程诺眼前正在做和努力的,航校的创立也是为了这个。

  而空军雷达部队,则是程诺为其安排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和特斯拉先生的沟通,我们已经得知无线电技术开始运用于军事方面,军队的作战指挥亦由此得到了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飞机航速和续航能力的提高,光学设备对于空中情报的捕获也已经不能满足近代战争的要求,于是二战期间,英军开始利用雷达捕获无线电波以获取空中情报。”

  在这方面英军其实做得非常好,吃了一战的亏,二战中就开始利用雷达捕获无线电波以获取空中情报。正因为雷达技术在近代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早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就已感觉到此项人才的缺乏。

  后经于英美协两国协商,英国答应为中国训练雷达修复人员25洲诸国做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