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这是什么概念?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运输费用的问题,如今运输是最大的障碍,车少,路不好走,还没有个体跑运输的呢。

  公家的车,没有过硬的关系,人家才不会给你用。

  李卫国把这个情况跟于主任反应一下,于主任咧嘴笑笑:“小李,我们厂子这边派车好啦。”

  这下可把李卫国给高兴得够呛,他最发愁的就是运输了。

  像轴承厂这样的大工厂,都有厂子专属的车队,而且人家春城有汽车厂,专门生产解放牌大卡车。

  李卫国也不免有点眼热:他们罐头厂,也需要一支车队啊。

  不过一辆大解放,价格五六万呢,在这个年代,五六万就是天价儿。

  罐头厂那边草创,总共才几十万资金,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既然是人家厂子负责运输,那价格方面当然要让一让,李卫国和于主任商量一番,最后定价为:鲤鱼五角五分钱一斤。

  然后其它鱼类,再根据品种,上下调整。

  这个价格,也叫郑先农暗暗咋舌:他一直跟李卫国卖鱼,最清楚不过,比在他们松江县出售的时候,价格还高呢。

  老郑心里也给李卫国算了一笔账:这次要是卖两万斤鱼,那就能赚一万块!

  一万块啊,反正他是不敢想。

  一名国营单位的职工,就算一年能赚五百块,足足需要二十年,这是什么概念?

  要不怎么说,八十年代初期的万元户那么牛呢。

  商量好之后,于主任和李卫国约定,后天早上就一起出发,他先领三辆车过去。

  李卫国自然也满口答应,然后就和于主任告辞。

  于主任非得要留饭,李卫国就推脱还要买稻种,婉言谢绝。

  等出了轴承厂的正门,王燕长出一口气:“李卫国,你水库里有那么多鱼吗,再说了,还都没打上来呢,你就大车小辆领回去?”

  郑先农也跟着反应过来:“国子,好像是有点冒失。”

  李卫国却不在意,水库里面啥情况,他再清楚不过。

  至于捞鱼的话,对他来说也不是问题。

  不过他嘴上还是安慰道:“没事,不行就给他们凑点猪肉半子和鸡鸭和山货啥的,终归不能叫人家空车回来。”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他说完又眨巴两下眼睛:“空车开到咱们那去,好像实在太浪费啦,要是搭方便车拉回点东西最好。”

  可惜现在还没开放农村大集,不然的话,李卫国非得拉几车年货回去。

  毕竟这种有方便车的机会,实在太难得。

  王燕和郑先农可没有这些意识,郑先农反倒挺高兴:“有了大卡车也挺好,我还发愁买的稻种怎么运回去呢。”

  李卫国晃晃脑袋,稻种能用多少,一亩地也就三五斤稻种,知青那边有一百亩,李卫国这边一百亩,再加上其他入伙的,也有将近二百亩地。

  加在一起四百亩地的样子,一千五百斤稻种就够了,算算好像真不少,也够装半卡车的了。

  王燕领着郑先农去看稻种,李卫国则在街上瞎转悠,主要是考察一下当下的市场,掌握第一手信息,这个也很重要,毕竟他的认知,跟这个时代有着不小的差别。

  等晚上回到招待所,李卫国借用人家的电话,往罐头厂拨打了一个,叮嘱一些事情。

  到了第三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去和于长水集合,准备出发。

  对于长水和几名司机来说,都是公出,早就习惯了,所以一点也不着急,都上午九点半了,这才收拾利索。

  “上车吧,咱们就在驾驶楼子里挤一挤。”于长水招呼李卫国他们上车。

  结果他却被李卫国给叫了过去:“于大哥,我们有车,坐我们的车,叫解放车在后面跟着就行。”

  于长水眨巴几下小眼睛,心里琢磨:你们也有车,啥车呀,不会是大马车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