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张荣华升官(求全订,求月票)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沉稳、苍劲有力的脚步声,从龙椅后面传来,夏皇穿着鎏金色龙袍,背负着双手,眼神蔑视天下,带着巨大的皇者威压和气场,从后面走了过来。

  太子、魏尚紧跟其后,还有俩名太监。

  往龙椅上面一坐,无形之中像是有一股巨大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众人平气凝神,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就连喘气也不敢过大,生怕出格,引来别人的注视。

  文武百官作揖抱拳行礼,高呼:“参见陛下!”

  夏皇绷着脸,右手随意的伸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轻轻一挥,文武百官退回队列。

  魏尚上前一步,沉声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剧本已经安排好,几乎在他的话音刚刚落下,吏部左侍郎上前一步,作揖行礼,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天帝传详细阐述了您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治国、百姓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斩真灵百族、凶兽族群、灭妖魔鬼怪,再打的大商不敢异动,夺下半州,开疆裂土,功劳巨大,由学士殿大学士张主事负责的编写团队,理应重赏!”

  换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臣提议,曹行官升三级,任金鳞玄天军校尉;金耀光、周逸和崔道卿重新录用,任学士殿学士,正五品官职;赵白、裴麟、季学东和朱家富四人官升一级,增加他们的担子,调到更重的部门任职,为皇朝的建设和壮大添砖加瓦;吕俊秀官升一级,任学士殿大学士,掌主事一职;丁易官升一级,调到金鳞玄天军任朱雀门副将,戎卫外宫!张荣华作为主编之人,功劳最大,赏真龙令、四驾车撵、黄金两千两、官升一级,升承天威仪右将,一同戎卫外宫!程知节在编写天帝传的这段时间,严重渎职,毫无作为,甚至从中阻挠,想要破坏天帝传的编写进程,臣建议革除官职,贬为庶民,再交有大理寺审问。”

  轰!

  平地一声雷,毫无征兆的在文武百官的耳边炸响。

  前面这些和程知节的处罚,倒是没什么,就算后者重了一点,也在意料之中,派系斗争失利,总归要有人站出来背锅,要怪就怪崔阁老当时跳的最凶,想要借着编写人皇传,将张荣华拿下,再达到不可告人的目地,如今对方大获全胜,自然会反击,完全说得过去。

  但张荣华的奖励,真特马太大了!

  承天威仪是官职,负责整个外宫的防御,掌管金鳞玄天军,其它的兵种,右将是副将,其上还有左将、中郎将和大将军,就算如此,也是四把手。

  对别的派系来讲,稍微好一点,但对大皇子等人,这个位置至关重要,再加上一个丁易,成了朱雀门副将,一旦他们站稳脚跟,掌握手中的兵马,对太子来讲将是巨大的助力。

  说句不客气的话,若夏皇真的不行,躺在床上还剩下一口气,太子即将继位,他们想要篡位,带兵杀进皇宫,外宫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连外宫也进不去,又如何进入皇宫?

  之前张荣华在东宫任职,是武职!局限于一角,还威胁不到他们,如今跳出了武将行列,眼下又跳了进来,完成跨越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在军中的影响力,以前没有觉得,现在一看,后果太严重了。

  以太子、皇后的权势,已经滔天!再让他们染指军队,等到将大夏皇朝的军队掌控一半,不!三分之一的时候,一切便成定局,面对庞大的军队,还有军中强者、军阵、灵物等利器,就算所有的皇子联手,将势力结合在一起,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让他们害怕的地方。

  张荣华的能力太强,任职学士殿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便是最好的证明,连何文宣都栽了,崔阁老低头装死,仿佛没有听见刚才的话,这是不得已的妥协!

  一旦让他进入军中,别看只是四把手,以他的能力,甚至能够做到掌控整个外宫兵马,再像学士殿一样,打下扎实的基础,就算无法将外宫紧紧的抓在手中,也要占据一大半,然后调到其它的军职部门,还玩个屁,直接投降吧!

  这一刻。

  这群皇子,心里打定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张荣华进入军中,他不是跳出了武将的行列?还想再回来?门都没有!老老实实的待在文官中吧!嗯,你学识丰厚、知识渊博,是读书人!

  很有默契,罕见的联手。

  不动声色的让自己的人出列阻止,一群人跳了出来,将张荣华往文官那边踢,直言他学问高深,能力强大,理应调到更重的部门任职,不该浪费才华,再跑回军中任职。

  太子微微的低着头,从上朝以来,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没有变化一下,听着吏部左侍郎的话,心里一跳,剧烈一震,念头转动的很快,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瞥了一下父皇,想要猜出他的深意。

  吏部掌握在父皇的手中,没有人能够染指,左侍郎既然跳了出来,一定得到父皇的允许,才有眼前的一幕,若不然,借他几个狗胆,也不敢跳出来撒野,还提议将张荣华升任承天威仪右将,这不是找死?

  不过,这个诱惑太大了,皇子们能够想到,难道他就想不到?若张荣华真的成了承天威仪右将,他便能趁此机会,撕开军队的一角,将自己的势力打入进去,再慢慢发展,屁股下面的位置将稳如泰山!可父皇为何要这样做?难道他不知道后果?不可能!以父皇的权谋,一眼便能看穿事情的本质,不可能不知道,莫非父皇的身体出现了毛病,提前给自己铺路?还是在试探自己?

  如果是前者还好,做梦都能笑醒!万一是后者,想到这里,太子的冷汗吓的流了出来,压下心里的异样,继续听着,无论如何,眼前的事谁都可以出面,唯独他不行!

  张荣华皱眉,将眼前的事情分析一遍,吏部是夏皇的基本盘,军队也掌握在他的手中,自己都从武将之中调了出来,现在又要调回去,给太子铺路?亦或者是试探?更大一点,借此机会,试一下满朝文武的态度?

  目光快速一扫,望着跳出来的这些人,开始的时候,只有诸位皇子的人,到了现在,其它的派系也跳出来一些,站在队列中不动的还剩下一半左右,就连一些中立派,不知道出于何种目地也下场。

  结合自己的猜测,掌握的信息,夏皇应该在试探,试探太子、试探文武百官,或许还有别的目地,但消息有限,不好猜测,想看看朝堂百官的反应。

  如果他真的想将自己调入军中,功法怎么办?就这样放弃?从上次他对涅槃至尊生生功的表现来看,还有借机赏赐真龙令、再到万书殿,绝对不会放弃后续的功法,定让自己想方设法的创造出更加强大的功法,增加他的寿命。

  弄清楚夏皇的本意,对夏皇的敬畏提升一分,轻轻一招,便将文武百官玩弄在鼓掌之间,这份权谋非常的可怕。

  继续划水摸鱼,不管他们怎么跳,都和自己没关系。

  等了一会,见没人出列,夏皇望着五位阁老,三公又翘班,光明正大,没有人敢跳出来说三道四,问道:“你们呢?”

  无论是曾润瑜、还是崔阁老,亦或者另外三位阁老,都是老狐狸,看的事情比较远,经验丰富,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别随意出手,将皮球踢给夏皇。

  “一切凭陛下做主!”

  夏皇威严厚重的声音再次响起:“众卿家所言有理,张荣华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再将他调到军中不合适。”

  大皇子他们提着的心,算是落下一半,文武百官也是如此。

  只听夏皇再次说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张荣华编写天帝传,功劳巨大,一般的功劳无法彰显出朕对人才的看重,诸位卿家有何建议?”

  众人蚌埠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头痛!非常的难办!不知道该怎么做。

  要是换成自己,高兴之下,都能原地蹦几个跟斗,但这是张荣华,不想让他升官,但现在又压不下去,好比吃了苍蝇,别提多么难受了。

  低头不语,当起缩头乌龟。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从队列中出来,随着他这一动,众人的视线,立马被吸引过去,这个时候,有聪明的人已经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张荣华的任命,陛下恐怕早就安排好了,现在的一幕是在钓鱼,他们就是那条傻乎乎的肥鱼!

  想到这里,包扣皇子们,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冷汗吓的流出来了,打定主意,待会无论吏部尚书说什么,都点头附和,前提不能太过份。

  吏部尚书沉声说道:“前几天工部郎中吴阳简满门被灭,本人也被凶兽所杀,如今位置空缺,臣提议让张荣华接替他的职位,升任工部郎中,负责吴阳简的工作!”

  工部郎中是正四品,实权部门!

  吴阳简掌握的部门,更是重中之重,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较多,一般人玩转不了,虽然张荣华顶替他的职位,但想要在工部打开局面,非常的困难!这可与知识无关,涉及到炼器、研究、发明、创新等,没有过硬的基础寸步难行,与承天威仪右将比起来,倒是在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再拒绝,陛下也不会答应。

  考虑清楚利弊,两害取其轻,没有人再跳出来阻止,大皇子等人也是一样,直接附和,张荣华的任命,就这样安排好了。

  唯一的变化,夏皇开口,将丁易也调了过来,任工部主簿,从四品的官职,做张荣华的副手,除此之外,学士殿还多了一位主事,与吕俊秀一同管理。

  一连串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张荣华在自己的赏赐定下时出列谢恩,其它的时间,全程看着他们表演。

  朝会结束。

  出了紫极殿,向着学士殿走去,没有前往礼部拜访裴才华,随着官位提升,即将调离学士殿,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不然会落人口实。

  到了学士殿,进了院子,吕俊秀等人站在门口等待,朝会刚结束,消息还没有传出去,见他来了,急忙迎了上去,作揖行礼:“见过大人!”

  望了一眼,人都在。

  张荣华招呼一声:“里面说话。”

  进了大殿,众人跟上,曹行守在外面,将殿门关上,按照位置落坐,迎着他们望来的眼神,主动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听完。

  赵白四人立马站了起来,恭敬的行礼谢恩:“谢大人栽培!”

  “今日这一别,以后再想要一起共事,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祝你们在新的岗位上面,步步高升。”

  “谢大人祝福!”顿了一下,赵白四人又道。

  “大人您什么时候有空,派人通知一声,我等备下酒席,答谢您这些日子的提携之恩。”

  张荣华道:“这段时间很忙,过段时间吧!”

  赵白他们明白,又行了一礼,当即告辞。

 &ems又要调回去,给太子铺路?亦或者是试探?更大一点,借此机会,试一下满朝文武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