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扬名立万还是无名小卒?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5分钟后,丹泽尔的脸又黑了几分,因为这个男人说赚钱的生意竟然是炒房。

  众所周知,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总统罗斯福为了人人都有房住的美国梦批准建立了房地美,以联邦信用让投资银行和储贷协会为民众提供购房资金,也就是房贷。

  这一举动让美国民众得以在这片资本主义的大地上也能轻松买到房子,代价就是这部分债务会体现在联邦财政报告上。

  但是架不住后来的总统都喜欢没事发动战争,导致财报非常难看,为了让财政好看一些,房地美进行了私有化,为了防止垄断,又成立了另一家大型银行房利美,两家公司互相竞争,为美国民众提供低廉的购房贷款。

  随着房贷期限的不断增长,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毕竟30年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但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老百姓没有先顶不住,银行却遭到了来自官方的重拳出击--

  在1979年前,美国的平均房贷利率为10%,而1979年,美联储为了对抗滞胀,也就是通胀率远高于GDP增速的状态,宣布加息。

  这一加息就把这些银行的融资成本搞到了12%以上,这就导致每一笔曾经优质的房贷在此时都成了负担,每一笔房贷都在亏钱!

  况且由于银行法规定,这些储贷银行的存款利息不能超过5.25%,远远低于通胀,民众当然不会在这种状况下把钱存里面!

  但是由于银行法规定,他们还真就不能像投资银行一样玩一些花哨的东西。

  于是他们--包括房地美和房利美,就只能不停亏本经营,直至破产边缘...

  真是资本家落泪。

  紧接着来到1982年,有个华尔街天才发明了一种叫做房贷抵押债券的东西,将房贷按照风险打包成债券卖给投资者,债权人从银行变成了投资者。

  这样一来,投资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息回报,银行将风险转移给了投资者,还能收取手续费和资金,可以说是双赢--

  当然,银行赢得更多一些--仅仅是投资银行。

  由于暴力加息,储贷银行大多濒临破产,美国财政部也觉得过意不去,开放了一个政策:如果储贷银行将房贷卖掉,他们会将前10年上交的税费归还,作为亏损补贴,也就是卖房贷退税。

  这些银行就像是快要渴死的人终于找到了水源,争相向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出售自己手中的房贷!

  这样一来,投资银行就拿到了这些房贷,开始他们的伟大尝试。

  在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担保下,华尔街将这些房贷按照风险打包成了5个等级的债券,将其卖给投资者,风险最高的次级贷款债券利率可达10%!

  这是妥妥的优质投资,引得世界上的人们争相购买,为什么说是优质投资?

  因为就如抵押贷款债券发明者说的那样:“谁会不还房贷呢?”

  所以房贷抵押债券到底有多赚,人人都明白。

  至于其中唯一的风险--购房者不还房贷这件事,则被华尔街的狂欢掩盖了下去。

  而抵押债券的发明促进了资金流动,盘活了众多银行,让房贷的发放变得宽松了起来,又促进了房市繁荣。

  但丹泽尔为什么不去搞这事呢?

  很显然,是因为他没这本事,资金、人脉、消息渠道,他什么都没有...只能骗骗利欲熏心又不懂金融的中下层阶级。

  而且最重要的是,房价本身就已经在过去几十年涨到了一个普通人难以承担的地步;又因为911和物联网泡沫破裂,绝大部分人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差了,两相结合,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玩意儿不会再涨了。

  这时候还涉足这摊浑水,丹泽尔自认没这个本事。

  “所以emsp; 所以房贷抵押债券到底有多赚,人人都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