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本经涉及利益争 叠翠月考辩里仁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说,哪有什么真正的学术之争,说到底都是利益。

  翌日五更,天还没亮,贾兰便轻轻地起了床。

  龄官作为丫鬟,就睡在贾兰同室内的熏床上,听她是声音,呼吸绵长,睡得很甜。

  贾兰轻手蹑脚地在一旁的隔间里把衣服穿好来到院中,秦钟等人早就穿着整齐候在廊下,见到贾兰正要请安。

  “嘘……”贾兰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想了想后吩咐秦士留下看着院子,等考了今日之后再让焦大从北庄送些人手过来。

  简单地用了些早饭,才步行来到书院中院,四周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士子。

  这次的月考可不是普通月考,是由顺天学政直接出题的季考,直接关系着学生等级的升降。

  所以学生们一个个脸上如临大敌。

  自中央的大讲堂一路出二门到大门的地上摆满了书案,只有上舍生可以坐在堂内,其余的都需要在外面席地而坐。

  到卯时末,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按原来的席次坐好,山长李玄著进场开始分派考卷。

  贾兰见昨日在山长房内所见的那位客人也在一同分派考卷。

  【莫非此人乃是新来的老师?】

  正想着,贾兰接过派来的考卷,连忙摒除杂念专心看题。

  帖经题十道,墨义题五,五言八韵诗一,八股文一篇。

  这帖经与墨义,考得就是默写背诵的能力,所不同的是墨义还会考到经文的注释,这就是考学生对典中典的理解程度。

  诗文题沿袭盛唐,但在科举中的地位一直在下降,甚至有些地方诗文题不中,后面的八股,也就是时文写得好反向被录取的。

  考试时间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正午。

  贾兰慢慢研墨,一边思忖着诗文题,他知道相比八股文,诗文反倒是自己的短板。

  院试案首对他而言是荣誉,也是鞭策,特别是省亲宴上得了七品散官,更是让他进入某些人的眼中,所以昨日冯紫英才会让他小心。

  认真思索许久,他才慢慢动笔,先把诗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回过头来先把前面的帖经题和墨义题写完,再拿起草稿纸继续给诗作润色,然后抄写到卷子上。

  最后一题八股,题目是《论语》里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郑康成注:“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智。”朱熹的注与之相似,将里仁解释为居住的地方,虽然后世有争议,但在红楼的世界里,这个是官方的解释,考生需要在这个范围内破题,否者就离题了。

  贾兰琢磨许久,才动笔写下第一句:“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善在我耳,人何损焉,而君子必择所居之地者,盖慎其习也。”

  四平八稳的破题开始,然后就是阐述环境对人品格的形成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又列举了孟母三迁的例子,说明环境的重要性。

  再进一步,利用矛盾论的观点辨析外因与内因的转变。

  最后用孔子的原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总结,归根到底,人的内心有仁,才是美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