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神的邀请函(4700字求月票!)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364章神的邀请函(4700字求月票!)

  女帝登基后。

  同年改国历为开天历,一年。

  开天历一年,魏曌帝大刀阔斧,改革内制,去除臃肿体系,大兴科举,任人唯贤。

  赤王自那天起,便仿佛从百姓的视野中消失了那般,紧闭的赤王府闭门不开,从不会客。偶尔有人从赤王府门口路过,时不时听见里面传出的孩童笑声,或爆炸声,方知赤王府中仍有人居住,并未荒弃。

  开天历一年,冬。

  因世界步入永夜,今年寒冬格外冷酷,树木与植被成片成片地死去,大地死寂,饥荒蔓延。

  那年冬天,久违的太阳终于升起。可与往常不同的是,白昼与黑夜不再是各占一半。

  每天能有日照的时间,大约只有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的白昼后,日落黄昏,令人胆寒的寒冷黑夜重新降临。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民间传小道消息:赤王修炼有成,白日飞升,体恤民间疾苦,以浩大神力制造了烈日,为了全天下的黎明百姓耗尽心神。

  如此荒谬离奇的说法起初自然是没人信的。

  可渐渐的,有百姓发现,满城柳树野花枯萎,惟独赤王府中,仍有花香传出,才有人开始信了这般离奇的说法。

  开天历一年,女帝登基那天,天降星雨,被作为“瑞兆”载入史册中,直到第三年,饱受天灾人祸的黎明百姓,不知是从哪处开始,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发光的结晶。

  开天历三年七月,昔日郑氏第一巧手,如今名满天下的“国之大工”,闫吉吉,第一次成功以“发光的结晶”制造出发光的灯具。

  从这一天起,“发光的结晶”正式被命名为“星尘”,而由星尘驱动,所点燃的灯具,也被称为“赤王灯”。

  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大乾王朝,不,全天下,正式进入“星尘时代”。

  世界各地发现了名为“星尘矿”的矿脉,星尘也被用于更多地方。

  星尘是一种万能的能源。

  星尘用于荒芜的土地上,可肥沃土壤。荒芜的农田不再依赖日晒,佃农们学会搭建大棚,用星尘调剂肥料,荒芜的土壤上重新长出了庄稼。

  国之大工闫吉吉公开了种种用于农用、工用的精巧机械,以星尘驱动,一栋栋楼房,平地建起,抵御严寒与地震。

  开天历六年,闫吉吉发明了“单人操作载人式钻地机”,命名“鼹鼠一号”,因此,闫吉吉被女帝授以“大发明家”的称号,功同三品。

  同年九月。

  闫吉吉的弟子小佟,历经几年钻研,制造出“铁马车”,无需马力,只需在“铁马”中填入半两星尘,日行千里,可数月不疲。

  接下来,直至开天历七年,这短短的一年间,曾经人们所不敢想的,飞天遁地、无火能燃、冬暖如春、夏季落雪,往日种种所不敢想、等同于神迹的事,因“星尘”的发掘,一点点地在人们身边上演着,层出不穷的怪异“器械”,正飞速地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史学家回顾女帝登基之后,这七年间的变化,恍然惊觉,先帝陨落、女帝即位那天的新旧交替异象,并非指的是新皇帝与旧皇帝的更替,而是……世界的更替!

  他们所处的世界陷入了漫长的“永夜”。

  可日新月异的变化,仿佛在昭示着,新的时代正在悄然降临。

  “是的,这是变革。”

  开天历八年,已站在文学界巅峰,有“文圣”之称的墨夫子墨诳,阔别八年,久违地接受了“逐日报社”的采访,公开发言。

  在墨夫子身边,牵着一位安静白嫩的童子。

  孩童分明只有一岁大小,穿着红肚兜,可竟自若地站着,宛如大小孩般,目光机灵地左顾右盼。

  相传,墨夫子尚未婚娶,未曾爆出绯闻,那么这孩子的出处,令人匪夷所思。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也别问我知道什么。”

  墨夫子手执纸扇,原地踱了七步,七步成章,怅然长叹:

  “我们人类,临渊而立,濒临灭亡而不自知。”

  “可同时,我们也站在浪潮之尖,处于变革的岔道之上。”

 &em“永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