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朝中动向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原府,在天圣二年之前称为并州,后来,因为太原乃是军事重镇,才把并州升格为太原府。

  马元方,字景山,濮州鄄城人,现在是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知太原府、权知河东路转运使,一系列头衔,吓人吧?

  马元方已经是事实上的河东路一把手。

  但是,马元方的地位,和河北西路的宋守约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宋守约的最高职务乃是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虽然是副的,但也可以叫一声经略相公。

  马元方级别不到,只能喊一声马大人。

  自从天圣元年,马元方镇守太原以来,把整个河东路经营的风生水起。

  “哈哈,马大人乃是我同乡,自然会向着我。”

  “是极是极。”

  和学生们聊了会,张唐卿拒绝了学生们的邀请,自行在驿馆内吃过饭,休息了会,才穿上正式官服,前往太原府衙门。

  马元方五十多岁的年龄,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看到张唐卿盯着自己的头发看,自嘲道:“是不是觉得老夫不像五十八岁的年龄?”

  张唐卿深深了做了个揖:“河东路安稳,全赖马大人运筹帷幄。”

  “哎,什么运筹帷幄啊,勉强维持着局面罢了,老夫在太原一呆就是十年时间,每天都睡不着觉啊,上了乞骸骨的奏本,太后也不同意。”

  “您才五十多岁的年龄,如何能言致仕呢?”

  “家中老母已经七十多岁,老夫十几年没见过老母亲了,想的慌啊。”

  一说到尽孝,张唐卿也心有同感,他才和张桂山分开了一个月时间,有时候晚上还会想起来,何况是十几年没见过呢?

  “河东路离不开您,朝廷离不开您啊。”

  “哎,太原乃是边塞,现在,中了进士的人,谁都不愿意到这来,培养个接班人都做不到啊,所以,得知你亲自到太原府教授《天圣字典》,老夫喜不自胜,希望张校勘能不藏私,好好教教我太原府的这帮笨学生。”

  “敢不尽心尽力。”

  “不止是拼音法,还有诗词歌赋、经义文章,都给孩子们讲一讲,我们河东路,一届只中一两个进士,是老夫管理无方啊。”

  现在的进士名额,虽然不像是明朝一般几乎都集中在江南之地,但边塞几个路的举子,确实不如中原和江南的举子水平高。

  关键还是边境地区连年打仗,百姓为了口中食,已经操碎了心,谁还会让孩子去读书?读书人少,中进士的人数也会少很多,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但现在张唐卿带来了《天圣字典》,只要学会了拼音法,就能借助《天圣字典》自学,对提高读书人数量,有很大好处。

  但是,马元方忘记了,一套天圣字典几十贯,普通人家能买得起吗?即便是太原府掏钱买几套,大家一起共用,也增加不了几个读书人。

  反倒是对于中原和江南等富裕的地方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

  当然,张唐卿不会打击马元方的信心,再说了,即便是多不了进士人数,增加几个读书人也是好的。

  马元方递给了张唐卿一张邸报,说道:“你看看吧。”

  竟然是李迪被任命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别人可能很吃惊,但张唐卿却是一点也不吃惊,因为本来就是李迪接替的王曾。

  也有几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例如新任参知政事钱惟演是哪里蹦出来的?

  参知政事陈尧佐,前枢密副使,从西府一步跨进了东府,虽然级别没啥变化,但权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晏殊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宰执天下的一人,担任了参知政事。

  前三司使章得象,现在也成了参知政事。

  为啥李迪这个河南府知府,同中书门下,会突然越过参知政事这一级,一下子成为了宰相?

  有志于宰相之位的人,不在少数。

  像是吕夷简、张知白、张士逊等等人,纷纷亲自下场,好像枢密副使夏竦也有想法,而枢密副使范雍等几个人,也在撺掇着枢密使张耆去竞争一下宰相之位。

  唯一一个置身事外的就是李迪,所以,大家都猜测,李迪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但是,在张唐卿看来,之所以选择李迪,而不是其他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太后刘娥的执政理念。

  《宋史》对刘娥的评价非常高,“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演是哪里蹦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