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算我一份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唐卿拜见师公。”

  “哈哈,好,好,快快起来。”

  赵师民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唐卿,“果然是一表人才,王相好眼光啊。”

  “师公谬赞了。”

  “你昨夜做的词,老夫看了,当得起大宋文魁的称号,你父亲来信说,你长于诗文,但疏于经义,外出推广字典时,切莫落下课业,如果有不懂的,来信问老夫。”

  “谢师公。”

  “哈哈,好,好,王不宜这个老东西捡便宜了,多好的徒弟啊。”

  张唐卿尴尬的笑了笑,这话不好接。

  张唐卿这才有机会拜见了赵谦。

  赵谦说道:“爹爹,咱们就别在这客气了,酒席已经备好,咱们入席吧。”

  一出门,看到王石正在往家里搬字典,赵师民好奇的拿起《天圣字典》看了看。

  “听闻你有一种印书的新法子?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能印上千册书籍?”

  “呵呵,是有一种新法子。”

  “将作监来老夫门上好几次,希望通过老夫能拿到这种新法子,向全国推广,唐卿,你的意思呢?”

  张唐卿眉头皱了起来。

  其实,在大宋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技术专利保护,但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如果没有得到发明人同意,一般不可能用别人的发明成果,哪怕有人小规模应用,也成不了气候。

  当然,这和前文说的达官权贵盗版不矛盾。

  因为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是针对有点地位财力的普通人而言,士大夫集团不在此列,但正式场合上,尤其是官方,又要认这种俗规。

  “师公,您可知道,为了研究这种新法子,荣宝斋投入了多少钱吗?”

  “多少?”

  “上万贯。”

  上万贯,张唐卿没说谎,因为连烧制泥活字,试验新墨水,招募工匠,翻盖厂房在内,确实花了上万贯,但这上万贯,几乎算作是固定资产,是可以一直用的。

  “这么多?”

  “是的,师公您想一下,花了上万贯研究出来,别人免费拿去用,还要和我一起竞争《天圣字典》的市场,您说,以后我还敢研发新技术吗?”

  赵师民愣住了,他从来没考虑过研发技术的成本,好像张唐卿说的有道理啊。

  赵师民也是个纯粹的人,他长于教书育人,短于谋划算计,当听到张唐卿的说辞后,又觉得让张家贡献出活字印刷术,有点强人所难。

  “此事作罢。”

  赵师民摩挲着《天圣字典》,仿佛在抚摸少女的皮肤一般。

  “有了此物,天下人人可读圣贤书,唐卿,做的不错。”

  “谢师公夸奖。”

  众人落座。

  赵师民感慨道:“想王相公辛苦了几十年,竟然因一场大火而罢相,皇太后不公啊。”

  没人敢接赵师民的话。

  酒桌上有点沉闷,张唐卿喝了几杯酒后,就向赵师民告辞回家。

  路上,周礼一刻不停的问张唐卿到底有什么好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