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产业露底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目光再转回张家。

  张桂山看着儿子最近的作品,频频点头。

  他知道儿子的学问比自己好,尤其是在诗词一道上,整个大宋,也没有像儿子这么高产的诗词大家。

  虽然有一部分值得推敲,但总体质量,比应童子试的晏殊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哎,要是早知道你有此天赋,当初你十五岁之前,就让你去应童子试了。”

  童子试,乃是宋朝的特色,是指十五岁之前就表现出天赋的孩童参加的科举考试,而参加童子试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当今判流内铨的晏殊晏学士。

  张唐卿笑了笑没接话,十五岁之前我能有这水平?这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集合,当世谁人能敌?

  张唐卿内心想到:“也不知道小苏现在在干啥?活泥巴?恐怕还不会,因为苏轼还没满周岁呢,哈哈。”

  一直到点灯,张桂山才恋恋不舍的放下诗词,揉了揉发胀的眼睛说道:“过完年,你就去松林书院读书,至于家里的生计,你不用操心,周东主那边给的工钱很丰厚,一个月两贯钱,够咱爷三个的爵谷了,店面租出去,一个月怎么说都有十来贯,够你读书的费用了。”

  “爹,咱家还有五个下人。”

  “呃……”

  “要不卖掉?不行不行,我看王蓉那孩子是个好生养的,那就卖四个。”

  张唐卿哭笑不得,没想到亲爹老子不想着开源,光在节流上抓挠。

  “亲爹哎,赚钱的事交给儿子,您老就安安心心的读书,待到三年后,咱爷俩同上考场,来一个一门双进士,亮瞎他们的狗眼。”

  “天下没有让儿子养爹的道理,你爹我有手有脚,养的起你们。”

  张唐卿知道,不跟他爹说实话,他爹肯定还要去打工。

  “爹,走,跟儿子出去走走。”

  “干啥去?明天去。”

  “明天一早要回村,只能现在去。”

  “到底干啥?”

  “带你去看看咱家的产业。”

  “产业?还有产业?”

  “当然,你在外面赚钱,我也没闲着。”

  爷俩出门,王石在前面打着灯笼。

  过了阳河桥,到了东阳城,在东阳城阳河边上,一栋没有牌匾的门面房前面。

  张唐卿指着门面房说道:“爹爹,这是咱家的,你知道炒菜吗?”

  张桂山点了点头,“知道,开封很多大饭庄都有炒菜,你爹我曾经有幸吃过一次,那滋味,难忘啊。”

  “爹爹,我会炒菜。”

  “呵呵,是吗?有机会我好好尝尝。”

  “真的,咱家在这个店里有份子。”

  张桂山见张唐卿说的郑重,不自觉的信了三分,其他的事情,他可以当儿子在吹牛,但在这么大一个铺面里有份子,这就不可能是玩笑话,因为玩笑话很容易被拆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