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学苑落成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福畤刚就任教院院长,西湖边上的学苑一期正好完工,可以开学了。

  这是小学学苑,预期中的中学和大学,则还是一片荒滩,就算现在建好了,也没有教师,更没有生源,先急后缓,紧着优先次序来。

  学苑的落成,已经是一个工程奇迹了,耗了白银五万两,动用了近万人力,要不是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来辅助,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小学一点也不小,占地六百亩,都圈上了花格围墙。

  站在门外,初入眼是一个可与学霸军大营岗楼相比的大门,制式有五丈宽,平时也会有一众安全部的卫兵在此驻扎,以防宵小。

  大门入内五丈,则立着一面半丈高青石搭成的影壁,影壁上拓着梅哲仁书写的校训。

  过了影壁,分出两条沿围墙的五丈宽的通道,通道靠里是间种的桃树和李树,将来树木长成,每到春季,便可闻桃李芬芳。

  通道中间横卧着一个巨大的操场,长六十丈,宽三十丈。

  操场外圈是椭圆形的两丈宽的跑道,铺了从下龙港拉来的煤渣,还被细细地碾平夯实。

  跑道中间是方形的广场,保留了土质,也被整平了,种了矮草。

  正对操场的左侧是一个高台,上面盖了一栋敞开的楼房,一层都是通透的立柱,作为会议主席或仪式观礼所在。

  操场右侧则是一栋两层的建筑,作为教院以及教员办公之所。

  过了操场,两条通道笔直地往前延伸,通道中间则是密密麻麻但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排屋。

  每一排屋前面都横着两丈宽的小道,可沟通两侧大通道,小道一侧每隔一丈栽种一株桂花树,树间均修有花埔,密植着冬青和夜来香。

  可以从两侧通道隐约看到最后端是一个花园,紧靠着西湖,有亭台花石,有蜿蜒小径,也绿树星布,树都是直接移植来的本地榕树,寓意绿树成荫,有容乃大。

  排屋是教室、宿舍和食堂所在,都一层的砖瓦结构,砖瓦是烧制的青砖青瓦,房梁门窗都还是木制,但都配上了琉璃透光。

  小学分为幼、少、高三级,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在幼级,六至八岁在少级,八至十二岁在高级。

  学生是离家寄宿的,一样每十日休沐五日,与农场工社采用一样的作息制度。

  上学时学生和家长一起来报名,并当场解读了学校的管理规定,让家长在告知上按了个手印,就跟进了学霸军一样了。

  小学全员免费,而且家中的小孩适龄者强制入学。

  随着迁入人口的增加,升龙城的口众快接近两万了,里面的小孩数目并不少,十周岁以下的口众有差不多两千。

  这些小孩,干活又干不了,还得家长看管,确实不是个事,梅哲仁火急火燎地要办学校,一是为了从小培养人才,增加人口素质,别一面则是他需要把成年劳动力解放出来。

  学苑中的教师,现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交趾县内不多的读书人,有二三十人,他们多少还有点文化,能适应简化字和声韵的转变。

  也因为教师的待遇比较高,以他们以前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体质,当教师是最好的出路了。

  另外一部分教师是主力,占大头,皆是学霸军的伤员。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还得是有足够医药的前提条件下。

  直至现在,都快半年了,涠洲岛一战的伤员都没完全好利索,留在涠洲岛缺医少药,趁着当前的这股移民潮,梅哲仁让人把他们从涠洲岛接来,一边养伤,一边学习文化。

  而交趾县一役,伤员也不少,再加上耕战时又添了些,都有几十近百了。

  老话说久病成良医,他们受伤久了,接受了医治,再加上当中大部分人也能练气,梅哲仁本来是想让他们充进医院去,搞一套研究的班底。

  青霉素的土法制程并不算难,梅哲仁想着干脆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给出的思路来研发青霉素,受过伤病的苦,就能理解医生的难,想办法自救,效率一定高。

  梅哲仁并不知道这些伤员的想法,在这个时代,伤员一般是听天由命,就是熬,熬过不死便让伤口自然痊愈。

  可梅哲仁却是想尽办法救治他们,虽然还是免不了有扛不住的同袍死去,但活下来的是大多数。

  这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就是个神迹,所以伤员们都不太当自己的这条命是自己的,而是认为这是首领给自己续上了这条命。

  现在更不得了,上不了战场了,首领还给他们找了个轻省的活,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搞搞研究,在他们看来,这个研究不太有用,也许这就是首领为洲岛缺医少药,趁着当前的这股移民潮,梅哲仁让人把他们从涠洲岛接来,一边养伤,一边学习文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