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还能干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祁王和孔山,孰轻孰重,朱棣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他心里多想能驯服祁王,这这小子给他老老实实的当儿子,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祁王犹如高峰山崖上的一朵雪白莲花,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果朱棣想要用权力让祁王强行屈服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意味着父子之间最后的一点亲情彻底断裂。

  祁王:“你可以得到我的身子,但是你得不到我的心,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还能干啥?”

  朱棣需要的是祁王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智慧,而非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他不可能对祁王使用过于粗暴的手段,只能细水长流,慢慢的去忽悠。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皇帝想忽悠祁王,祁王也想忽悠皇帝,你忽悠我我忽悠你……忽悠着忽悠,汉王没了。

  “说吧,你想要什么?”朱棣对声音有些沙哑,正在努力压制自己心中的兴奋。

  朱高燨义正言辞的说道:“父皇此言何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皇想要孔山,儿臣又怎么能去索求回报呢?”

  朱棣心里骂着小畜生,表面上却欣慰的说道:“你有这份孝心,朕心甚慰。可天底下哪有亲爹抢儿子东西的道理,你若是不说想要什么奖赏,那朕就只能强行赐给你了。”

  朱高燨叹息了一声,露出了狐狸尾巴:“儿臣想向父皇索要一地,不知父皇可否准允?”

  “嗯?你要哪里?”朱棣有些好奇,“你说吧,只要不是京城,朕都可以给你。”

  朱高燨笑眯眯的说道:“倭国。”

  朱棣迟疑了一下:“你要不要听一听,自己在说什么?”

  你管这叫索要一地?!

  朱高燨也坦白了:“只要父皇允诺,将倭国的治理权交于儿臣,儿臣便将孔山的五成股交于父皇!”

  五成股!

  这五成股,当然是从朱高燨所持有的孔山股份里扣除的,如此一来,孔山的股份将变成皇帝持有五成,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各持有两成,祁王府持有一成。

  孔山的建立者祁王府,到最后反而成了持股最少的。

  但朱高燨觉得很划算,他就算持有孔山的十成股,把这座炼钢体系死死的捏在手里,又能获得什么利益?

  无非便是些许金银罢了,没有朝廷的支持,孔山的上限也被锁死了,撑死了也就是每年能为朱高燨带来十几万两的收益,祁王府差这点银子吗?

  可如果把这五成股交易给皇帝,所能得到的利益又岂止是这十几万两!

  等皇帝控制了孔山之后,在朝廷的支持下,孔山将迎来飞腾般的提升,光着一成的分红,每年就能给朱高燨带来至少几十万两的收益!

  从一开始,孔山便是朱高燨打算推出来和朱棣谈判的资本罢了。

  “这倭国,不是朕不愿意给你,只是……”朱棣犹豫了一下,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虽说倭国对我大明俯首称臣,可倭国并不在大明的统治范围之内。”

  大明与倭国,早期是被朝贡国与朝贡国的关系。

  明朝与倭国的贸易关系,由于倭寇的骚扰,显得异常复杂。明初几位皇帝曾寄希望于通过外交途径来抑制倭寇的侵扰,故对倭国实行羁縻政策,颁赐给勘合,准许他们入明朝贡。

  但是,因双方对“朝贡“的理解不一样,大明想要以此作为“羁縻“手段,以消除“衅隙“;而倭国却将其看作是营利之机,甚至把某些资金的筹集都寄托在朝贡之上。因此,倭国各大名、寺社往往因争取入大明朝贡而激烈地竞争着,终于在宁波酿成了拼杀事件“争贡之役“。

  此后,明朝则改变对倭国贸易的政策,罢市舶,中断与倭国的贸易关系,结果在东南沿海一带全面遭到倭寇骚扰,也就是所谓的“嘉靖倭患“。当倭患基本被平定后,明朝虽然在漳州月港宣布开海贸易,但对倭国仍实行严禁政策,且终明之世,两国未再恢复过正常的贸易关系。

  说白了,朱棣对于倭国其实没有任何的好感,这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狼崽子,他早就想派兵攻打把这个蝼蚁小国给灭了。但是发动战争,是要看收益的,如果战争所取得的收益低于发动战争的消耗,这还打个屁啊?

  而朱棣在倭国身上,看不到有任何值得自己发兵的利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