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化生物计算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轰隆隆隆。

  风洞出风口不远处,陈诺一边关注风洞出风口一艘长100多米直径近10米的火箭在3马赫风速下的状态,一边开始准备进行氢气的液化。

  “一个中型发动机,配上一个活塞压缩机,负责把气体压缩加压。

  一个冷却区,负责把加压后温度上升的空气冷却,带走空气的内能。

  一个多孔塞的节流阀,冷却后的高压空气经过节流阀发生膨胀,气压降低温度降低。

  通过管道的循环,经过节流阀的低温常压空气再次输送到压缩机。

  经过压缩机的再次压缩,压力和温度再次升高,继续通过冷却区将加压空气降温,然后又经多孔塞的节流阀。就能

  这样往复循环加压冷却,最后得到一杯清凉怡人的液氢!

  在不考虑能量效率,在不考虑资源成本的前提下,空气液化挺简单的嘛......”

  嘎吱嘎吱......

  似乎上天都看不爽陈诺的自我得意,风洞那边突然传来撕拉撕拉的材料撕裂声。

  抬头一看,正在3倍风速中的仿土星5号火箭顶端被撕开一道裂缝,刀子般的狂风从这个裂缝灌进去,整艘火箭顷刻间宛如多米诺骨牌那样被从头到尾的撕成粉碎。

  漫天生物组织碎片被吹拂着笼罩了半边天空,一些坚硬的生物材料碎片还宛如子弹般深深镶嵌进地面。

  “第78艘......这次是4号区域率先被超音速气流撕开,从而导致整艘火箭被撕碎。”

  陈诺被手中的一杯液氢扔向天空化作一团白雾,走到前面密密麻麻遍布了300多个生物荧光灯的区域,发现只有标注了4号的荧光灯亮了。

  这是连接风洞试验火箭的感应器,每一个指示灯都连接了火箭的一个区域,如果那个区域出现问题那对应的指示灯就会亮起。

  为了制作调整这一个感应系统,陈诺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这才慢慢训练出这338个拥有条件神经反射的指示灯,可以完成当对应区域的生物组织发生断裂时会条件反射的亮灯。

  当然这也只能亮一盏灯,经常还会没得亮。

  因为生物电化学神经信号的传递速度比不上风速,往往裂缝出现的相关感应信号还没有来得及传递到指示灯这里,火箭就已经成为漫天碎片了。

  这也是陈诺一直期望更换掉生物网络的通信传输手段的原因,实在是生物原始的电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太感人了。

  神经电脉冲传递是挺快的,但在整个生物组织内,在整个神经网络中,不可能一根神经走天下。

  神经传递是由多个神经细胞互相配合完成,中间的接驳是属于化学信号传递而不是神经电脉冲,这就导致了生物的神经反应速度还比不上音速。

  “这次坚持了172秒,算上升空加速环节,差不多3分钟的时间也足够火箭突破平流层进入到中间层。

  中间层虽然空气对流挺混乱的,但气压很低,气体密度很小,超高音速飞行火箭受到的压力和撕扯力并不大......这个外形结构足够了!

  后续内部重心结构,燃料仓的分布就要等生物计算机完善,电磁波通信技术点亮了才能进行试验和数据收集。”

  陈诺在心里面用火箭航天的加速度进行了估算,差不多3分钟,这足以让火箭进入到大气中间层。

  那里空气很稀薄,气压很低,火箭超高音速飞行受到的压力和撕扯并不大,这个火箭的风洞试验算是完成了。

  毕竟他造的不是星球内的超音速战机,而是一飞冲天威力无边,同时也是一次性使用的航天火箭。

  当脱离低空区域,到达一定高度,稀薄空气带来的影响就很小很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