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经义取士不可动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举荐出仕,他身后都是有恩主的。有恩主有势力,就有底气。不是他一个人。在遇见地方上有什么问题,也能求救于恩主。最大的坏处,就是结党营私了。

  当然了,朱元璋也用过其他方式。

  考试就是一种。但是吏部主持的考试,是资格考试。比如要任命一批县官,就看资历,选拔一批人,考试一下,筛除一些,然后任命。太子说的抓阄,就是这种考试之中。

  但是更多是,朱元璋直接任命。

  天下大部分官员,都在朱元璋的心中记着,比如这一次将张度忽然调过来做煤铁司郎中。这就是圣心独运。没有与任何人商量。

  何夕说道:“正是,在我想,如果朝廷要任命某官,需要提前在报纸上公布。公布要求,比如几品,需要什么资历,任何吏部选可以推荐一些人。某些大臣们,也能推荐一人选。有名额限制,也可以让人自荐。然后吏部主持考试。考题与所任的官职有关系,然后让所选官员上级,来判卷。最后得出谁来担任。”

  “你觉得如何?”

  姚广孝听了,首先想到的是,如此一来,皇帝活动余地就很大了。大臣任命之权,今后就有得争了。其次就是这一件事情太麻烦了。

  因为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就是资历,怎么确定资历?其次,考试怎么考试?须知,考试这个制度最大问题是舞弊。

  大明一年要任命多少官员,如果用这个办法,这种考试从年初到年尾,都不会停,而数千人的大考,还能作弊的。而几个人,几十个人小考,不引人瞩目,作弊就更加简单了。

  但是姚广孝内心之中,也有一些感动。

  因为他看到何夕的初心。

  他想要的是,一个人可以不成为任何派系的人,也能一步步成为大明重臣。如果大明朝廷内部,没有所有的蝇营狗苟,任何晋升,都是有才华的人通过考试一步步上去。

  大明很多事情都能解决。

  只是可惜,政治这东西太复杂了。

  越是理想的东西,越是难以完成。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姚广孝就是想看看,这一件事情能够成功。

  姚广孝说道:“陛下,这些事情你倒是可以给方孝孺说。”

  何夕一愣,说道:“为何?”

  姚广孝说道:“陛下知道方孝孺是何等人吗?”

  何夕说道:“大儒?”

  姚广孝说道:“他与大人是一种人,是天真之极的人。是想用自己的学说治平天下的人。只是大人您还知道,千里之足,始于足下。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就改变放弃,退而求其次。”

  “而方孝孺不是。你知道方孝孺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何夕说道:“什么?”

  姚广孝说道:“恢复井田制。”

  何夕听了,这一句话。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该如何判断方孝孺。

  井田制其实是一种仅仅存在儒家典籍的田制,甚至考古学都没有证据支持这种制度存在过。但是一代又一代大儒却前仆后继地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并非没有成果。府兵制,就是井田制的改革与变异。

  只是时过境迁,谁都知道井田制是不可能的。但是依然顽固地支持井田制的人,有两种,第一是食古不化。古代什么都是好的。第二,就是怀抱着天真的理想,希望能恢复儒家最初的样子。即便知道做不到,也希望基于井田制,研究出更好的制度。

  让百姓活得更好,更要尊严。

  也就是说,他主张从分配角度,给大明百姓更好的选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