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七十九章 名扬天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七十九章名扬天下

  何夕看着傅忠的眼神变了。

  之前何夕对傅忠有一些歉疚。但是到了而今这局面,这一丝丝歉疚,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是的,何夕对于当年说的话有些后悔,早知道当年就不应该将话说得这么满,以至于自己打自己的脸。但是,安庆公主与傅忠之间,从来没有什么婚约。也只是傅家的一厢情愿。一家有女,百家求。这本是寻常之事。

  更不要说,而今他与安庆公主已经确定婚期了。

  这个时候,傅忠还拿这一件事情纠缠不清,何夕碍于之前理亏,忍让也就罢了。他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与傅忠之间的一点点情分,也算尽了。

  不过,与傅忠之间的恩怨是将来的事情。他要应对是现在的局面。

  何夕说道:“回禀陛下,臣偶有所得,以临江仙度新曲。填词。可为陛下,与诸位将军一笑。”

  朱元璋一愣,说道:“宋学士可在。”

  “老臣在。”宋濂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朱元璋说道:“宋学士是文坛大宗师,就替朕听听小儿辈的新曲。”

  宋濂说道:“老臣遵旨。”

  何夕咽了一口唾沫,他虽然不能称为五音不全,但嗓音也不算多好。也就是在KTV唱歌而已。今日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歌,很是紧张。好在经过在明代这几个月,出席各种场合。也算是淬炼出来。他仅仅是微微一顿,就朗声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何夕的嗓音并不算多好,唱得也仅仅算不跑调而已。

  但是古今对歌者的要求不一样的。

  对于现代人唱歌是有标准的。

  但是对古代士大夫来说,歌以咏志。歌只要不是太难听,都无所谓的。重要的是唱出来是什么。

  这也是中国特色了。中国人听歌,最重歌词。即便是同样的旋律,歌词不同,接受度就不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所以,何夕唱得只要不算难听,都没有多少人在意。

  宋濂听着何夕唱完,久久不语,忽然两行浊泪流了下来,说道:“何小友此词,入我肺腑。我老矣,当让何小友一头了。大明文坛,也算是后继有人。”

  “只是此调苍凉,颇有老态,却不是少年人所宜有。何小友勉之。”

  宋濂作为文坛大家,自然能听出这词背后的看似豁达,却隐含着不甘之心。

  这是杨慎的晚年代表作。说起来杨慎为丞相独子,少年得志,才高一时,却因为大礼仪,发配云南,有家归不得。颠沛于云南边陲之地。

  老之将至之时,有什么感叹?尽在此词之中。

  与宋濂心态也非常契合。

  宋濂在元朝不仕。后从朱元璋,一直以来顾问左右,为太子师,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一段时间蜜月期的。谈不上言听计从,但也是君臣知遇。

  而今临老了。却见弃君王,因为太子的原因,更是处于进退不得的局面。牵连两子死于国法,老妻不堪忍受,撒手人寰。

  而且宋濂的处境,在元末士大夫之中,并不算太坏,甚至可以说是好的。

  朱元璋之前就因为这些元末士大夫不肯效忠于他,大下辣手。宋濂师友之中,有不少都死于朱元璋手中。

  宋濂有时候扪心自问。他这一生又算了什么。不管是元末乱世一粒沙,将来一场笑谈而已。

  “好词,好词。”一直沉默地徐达忍不住说道:“真是好词。陛下,我想起很多老兄弟了。”

  徐达此言一出,让老将都沉默了。

  朱元璋也无限感慨,此刻也有几分酒意了。说道:“胡大海,花云,耿君用,冯国用,常遇春,这些老兄弟都不在了。”朱元璋拿起筷子,说道:“何夕,这词怎么唱来。你来教朕。”

  这调子唱出来并不难。但是唱好却是很难的。

  何夕只是教了几遍。朱元璋就会了。朱元璋用筷子敲着眼前碗碟,徐达等老兄弟们,也纷纷陪衬。一时间,带着酒意鬼哭狼嚎唱着这首词。

  唱着唱着,也不知道是不是酒劲上来了。几个老将,忽然潸然泪下。

  一个当年熟悉的面孔在他们脑海之中闪过。

  当年朱元璋意气风发,跟随朱元璋身后的将领们,都是风华正茂,彼此之间绝无私心。齐心协力,征伐天下。其中多少老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