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学而无术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余风悠悠,水澈天清,秋初的风,多了一股漠然,少了如常的生气勃勃,也让人多感受了几份寡淡炎夏之后的,落寞凄寒……

  在北塞之外,多有中原见不到的荒凉,如果说,入秋江南少雨,所以才有文人墨客的捣诗弄词,传下一篇篇饥民悲歌,可西北边陲不乏惨烈,诸如此类的事,说少见是不假,可更多的,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相对前者,孰轻孰重实在难说。

  梁川一地,在前唐之时,就颇享美誉,之后各地割据之下,现如今,也已成南唐边陲,原本战略意义并不大,但如今邻挨着楚州,更是闽中的的护齿唇,地位也便跟着水涨船高起来。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梁川韵樑城的一个小巷内,撑着一个茶摊,摊旁横摆着一盆盆君子兰,茶摊的老板,是一位六旬的白发老者,此时正在给食客备好陶土小火炉。

  秋中之际的乌龙甘香幽远,加上慢火焙烤,煮出来的茶水也是一绝,对好茶一道的人来讲,甚至不逊色于陈年老酒。

  城郊城内都是熙熙攘攘,现在赶上早市刚开的时辰,人来人往本就络绎不绝,天公虽不作美地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对于赶集进货的人说,还是问题不大。

  小巷外人声鼎沸,小贩的吆喝声更是络绎不绝,可巷内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光景。

  茶摊相比往常,摆的算是早了些,只有寥寥几人饮着热茶就油饼,一名年轻男子手拿着瓜瓢,取了一瓢清水,浇着摊内的君子兰。

  读书读到过:君子不汲,文谦如墨。年轻男子挽了挽长袖,用手指轻轻地弹了下兰草长叶上的水滴,嘴角微微一笑,茶摊老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其到茶桌前坐坐。

  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将瓜瓢递还到老者手中,闲庭信步地往摊中走去。

  老板笑着摇了摇头,抚了抚盆中的君子兰,轻声地自言自语道:“君子固傲,可沾不得轻薄寡水。”

  年轻男子落座于茶桌前,看着茶摊老板那苍老却依旧忙碌的背影,眉间颇有些忧虑,又摇了摇头,一手把着火焙炉,冲洗着茶杯,一边用手指揉了揉眉心,长呼一口气。

  浊气吐出,滚烫地沸水也漫过杯口,带起一阵腾腾地热气,摊外淅淅小雨缓缓而下,而摊内茶香飘飘,茶水在方寸的杯口内席卷翻腾,茶水的冲泡,也同样是一门学问,甚至在那些茶道造诣极深的人嘴中,单靠着一呡一品,便能对冲茶之人的性情心境,了然于心,与赏字识人这类本事,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

  年轻男子捎起一杯茶水,小饮了一口,从怀中掏出一本典籍,乃是宜兴章州的孙诵涛所著,这个出生江南道的读书人,有着满腹经纶却又不肯入朝为官,确实是一怪谈。

  年轻男子用手心摩挲了书面,《百家论》三个墨字,好似带着一股莫名的魅力,翻开中本,那句“百家有道类无别”,确实是讲到了男子的心坎。

  年轻男子本姓莫,在中原之外,只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姓氏,这次远赴,用的是临时的化名,夏朝的天子不需权霸屠龙之术,久待下去,也只是作茧自缚罢了,蝼蚁如海,无声无息,那只能怪前者不自量力,巨鲸搁池,那才是生不逢时。

  茶摊老板端来一盘葱油饼,热气扑腾,带着一股特有的香气,化名莫筠的年轻男子,将手中的茶杯放回茶盘,又立刻拿起茶桌上的《百家论》,腾出仅有的位置。

  老板瞥了一眼那本典籍,笑着摇了摇头道:“百家有别,孙诵涛的见解,虽也有其独到之处,却也不见得能够以偏概全,尚是毛小子时,就随其祖父拜访各大奇才,可学识终究是捉襟见肘。”

  莫筠合上书本,看着封面那醒目的三字笔名,眼神里颇有些复杂,而后又拿起未喝完的茶水,小品了一口,看着茶摊外的淅淅沥沥,无奈地叹息道:“可说到底,人家这书,依旧可以使其流芳千古,利弊不在于心,百家长短,都是读书人的事……”

  茶摊老板点了点头,可脸色却有些低沉,显然不太赞同莫筠的说法,又好似对这类事情不怎么上心,拿起盘里的一张葱油饼,叼在嘴边,便忙自己的去了……

  莫筠也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淡然地饮着手中的茶水,这些年在政见上与自己不合的,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也不少,如果每跳出一个,自己就得跟着跳脚骂娘的话,那还不如干脆学孙诵涛一般,做个无忧无虑,孑然一身的失意人来得舒服。

  莫筠将那章州名士的论本收入怀中,右手的食指轻轻地叩着桌面,随着敲击声一声声响起,以后的路,对他这个外乡人来讲,也,将手中的茶杯放回茶盘,又立刻拿起茶桌上的《百家论》,腾出仅有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