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是为什么王翦屯军中山,却一直没有渡过易水攻燕的原因,秦国内部本身就已经出现了意见上的不统一。

  而如今,随着荆轲之事爆发,那股厌战情绪瞬间被清扫干净,秦国上下只有一个念头。

  灭燕!

  谁敢说个“不”字,谁就是秦国的敌人!

  赵佗跟着王离入了宫门,但不是去上次召开大朝会接见燕使的咸阳宫,而是后面的一处偏殿。

  在得到秦王的召令后,赵佗在门口脱下鞋履,小心翼翼的踏入殿中。

  宫殿里的地面铺着绘有凤鸟纹的方砖,走在上面凉悠悠的。

  特别是在这寒冬季节,一丝丝冷气不停顺着脚底板往身上走,让人不得不打起十分的精神。

  赵佗看到,秦王正坐在榻上,低垂着头,认真着手中的简文。

  工作狂啊!

  据说秦始皇一天至少要批阅100斤以上的竹简,按一根竹简重1两,30字来算。

  他一天的量至少也在五万字以上。

  后世甚至有人怀疑,秦始皇之所以死的早,和他如此工作积劳成疾有关。

  “如果把纸发明出来,不知道会不会给我赐爵。”

  赵佗心里嘀咕着,但他现在也只是想想。

  造纸岂是件容易事?

  他虽知道大体的方法,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还需大量的试验,更需要很多人手和时间才能弄出来。

  就在赵佗心中各种乱想的时候,秦王已放下手中简牍,珠旈后的双眸静静的看着赵佗。

  “拜见大王。”

  赵佗恭敬行礼,跪坐在一旁。

  秦王直入主题:“李斯说你想去从军。”

  赵佗连忙点头:“唯。臣虽年少,但亦有几分气力,愿意投效沙场,为大王一统天下的大业奋战。”

  秦王对此不置可否,他淡淡说道:“不想入学室学法么?”

  赵佗一惊。

  学室。

  是秦国除了军功之外的另一条入仕途径。

  秦以法治天下,自然需要大量法律专业的人才,所以便诞生了学室这一东西。

  入学室者被称作“弟子”,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比如免除徭役兵役。

  学室弟子师从于吏,除了学习书写姓名和认识名物之外,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明习法令。

  他们要把法律文书背的滚瓜烂熟,并且灵活使用,在经过一番考察和实习后,若是合格,便能被任命为官吏,直接进入仕途。

  可以说,学室这条路和后世的科举有相通之处,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当官为吏,无性命之忧,不需要像获取军功爵一般在战场上与人搏杀。

  而且,学室这东西不是一般人想进就进的。

  《秦律·内史杂》有言:“非史子殹(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

  不是“史”的儿子,不准去学室学习,违反者属于犯罪!

  秦王让没有资格入学室的赵佗,进入学室,本就是一种恩宠。

  但赵佗只是略微思索,便否定了这个想法。

  他咬牙道:“大王好意臣已心领。但臣不愿埋首学室中,甘愿入卒伍拼杀,搏取军功。”

  秦王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略带戏谑的说道:“所以,你想上战场。并非是为了什么统一大业,而是想要立功拜爵。”

  秦王看穿自己,赵佗亦丝毫不怯。

  他昂首道:“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