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函谷关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秦国依靠函谷关之险,曾数次大败关东诸侯。

  所谓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函谷关以外,是为关东。

  函谷关以内,则称作关中,也就是后世俗称“老秦人”之土。

  车队行至函谷关门,城中已有人外出迎接,与一路护送的秦军将领交换文书记录。

  秦法极其细密,身负任务的秦军每日行动都必须要有严格的记录,一日行多少里,至于何处,是否有人员损失,全都得书写在册,并且要有相关的交接记录。

  “荆卿,末将使命已成,在此告辞。”

  秦军将领于关城处交接完毕,驾马而来,与荆轲告别。

  这支秦军是由上将军王翦指派,一路从中山大营护送至此,保证燕国使者车队的安全。

  到了函谷关,车队有关中之人接应,他们就会返回中山大营复命。

  没有咸阳的诏令,所有秦军都不能擅自入关。

  秦将与荆轲告辞完,率领手下骑士准备离去,行至副车处,他亦略微拱手,向赵佗行了一礼。

  “见过将军。”

  赵佗连忙还礼。

  这位秦将大概二十五六的模样,大眼浓眉,颌下有短须,甲胄下的身躯魁梧壮硕,像是一头成年壮牛,十分的威武。

  赵佗知道,这支秦军骑兵是王翦挑选出来的精锐,装备优良,而且纪律严明。

  他们自中山大营将使者车队护送到函谷关,一路上只管护送导引之责,从不与燕国车队的人私自搭话,但赵佗很肯定,他们对于车队在路上发生的事情很清楚。

  特别是秦舞阳身死,自己顶替担任副使的大事,这绝对是藏不住的,只是不知,荆轲的说辞是否能隐瞒过去。

  不过这位秦将并未盘问此事,只是对赵佗点点头,便欲带队离去。

  赵佗心中一动,他觉得这个秦军将领行事颇为沉稳,不该问的事情绝不会去过问,将来必有成就。

  他不由问道:“尚不知将军名号,可否告知。”

  秦将回头,微笑道:“吾名苏角。”

  苏角?

  赵佗看着那支护送的秦军远去,若有所思。

  苏角。

  这名字他前世听过。

  秦末楚汉之际,巨鹿三秦将。

  王离,涉间,苏角。

  ……

  负责在函谷关接应燕国使者的,是秦国五大夫蒙裕。

  此人年约四旬,瘦高个,头戴高冠,身穿玄色深衣。姿态高雅,目光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精明人物。

  果然,在和荆轲交接完毕后,蒙裕一边客气的请车队入关,另一边则开始发难了。

  “听说贵国副使于路中物故,新任使者是个十多岁的少年,如此年纪,何以担当副使重任?”蒙裕看了一眼赵佗,面带笑容的说道。

  他并未在秦舞阳之死上纠缠,而是以赵佗年龄相击,似乎是想给燕国使臣一个下马威。

  听到这话,荆轲没有作答,转头以眼神示意赵佗。

  赵佗知道荆轲的意思。

  他挺胸抬头,朗声道:“蒙大夫此言差矣,佗有一言,还请大夫闻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