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齐郡杜伏威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分到山东头上的兵员数量,不多,也就三万人,但是还有三十万民夫呢,各郡县的粮食也都被征调了。

  “吾儿之言,正合我意,”杜伏威哈哈大笑道:“他王薄干得,我杜伏威又如何干不得呢?只不过眼下还不是时机,正如雄诞所言,等到山东的朝廷大军离开之后,届时各郡县衙门兵力空虚,方才是我等大展拳脚的时刻。”

  这条线路,是最安全的,因为这条线上,全是大军,来护儿的骁果军,就是走运河的,而洛阳与关中之间,是整个大隋最安全的一条官道。

  张须陀点了点头:“我以招募军饷的名义,私下里扣了一些粮草,存在历城库中,以备将来之需,此番北征,今年年底之前,怎么都会结束,我们也就是熬过今年,以后就会好一点。”

  玩呢?

  “唉现在完全就是抓壮丁了,好在差不多也快凑齐了,”房玄龄道:“大军一走,山东恐怕会是遍地反贼,三年前那场动乱,只怕要重新上演了。”

  罗士信他们家本来就是历城豪族,三年前的叛乱,他的哥哥临济县县丞罗明,就是死于王薄之手,他们家和张须陀,关系非常近。

  这就是一报还一报,少年时因为杜伏威落草为寇,后来杜伏威也因他而死。

  只不过王薄年纪大点,个人魅力也不一般,将落草在长白山的一帮匪盗聚集在了麾下,杜伏威也就是那个时候跟了王薄。

  山东的百姓现在是闻兵役而色变,不等官差们讲清楚,便已经在准备着拖家带口的逃亡了,三年前刚经历了一次,眼下日子还没过稳当,就又来了一次。

  杜伏威的墓志记载,他的死,是因为辅公祏“留在丹杨,图为衅逆”,导致杜他“内怀忧惧,降年不永”。

  divcss="contentadv"张须陀几个月之间,仿佛苍老了很多岁,这次征兵,是陛下的旨意,他很清楚,干不好了,陛下能要他的命。

  “历城军府,必须保障三千人的常备兵员,否则大军一走,咱们连郡府衙门未必都能保得住,”说这话的,是张须陀的新进爱将,罗士信。

  而房玄龄呢,会从齐郡出发过黄河,进入清河郡,然后从运河乘船南下,直往洛阳,然后从洛阳返回京师。

  辅公祏道:“眼下山中平民,皆可为我所用,网络人心就在当下,我们需要尽早往山中撤去,以免与官军遭遇。”

  义子王雄诞在一旁道:“我派人四处打听过,张须陀应该没有离开齐郡,山东的兵是他负责征调,听说四五月份就会开打,咱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不如再往深山里躲一躲,熬过这一两个月,应该就没事了。”

  而他口中的这位兄长,便是他的铁杆发小,同为大反贼的辅公祏。

  而杨铭给他的信中,也说了,尽力而为吧。

  杜伏威人家也是地主出身,只不过爹妈死的早,他又是个败家玩意,都嚯嚯干净了,而发小辅公祏一直在接济他,总是从姑姑家偷羊给杜伏威。

  而留守在江淮的辅公祏直接造反,后来被李孝恭抓到之后,谎称是杜伏威让他造反的,以至于把身在长安的杜伏威给连累了。

  这么铁的关系,历史上杜伏威和辅公祏还是出问题了,两人降唐之后,杜伏威主动申请朝见李渊,在长安被封为吴王、任太子太保,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是大唐的四把手。

  张须陀都快不想干了,这特么是干什么啊?就不能让山东过点安稳日子吗?

  但是征兵一开,完蛋了,群盗四起,民不聊生,眼下富商大族全都窝在城里,已经不敢出去了。

  “好!”杜伏威一拍桌子:“兄长今后就是我杜家军的长史,咱们也给自己封个官做一做。”

  张须陀长叹一声:“大势如此,非你我所能更改,就连太子,也只能扼腕叹息了。”

  望着离开的车马,罗士信皱眉道:“这个人,有点孬种啊,太子可没说让他回去,你看看他那胆小的样。”

  “没错,”房玄龄点头道:“但也只是比今年好一点,比之去年,是远远不如的,匪盗一起,就是星星之火,将来宣城候又得四处灭火了。”

  辅公祏皱眉道:“知世郎当年何其势大,最终还是逃不过兵败身亡,可知山东一地,不宜举义我们将来,还是要往南边走,躲得朝廷大军远远的。”

  “那咱们应该就算不怕死的吧?”罗士信道。

  张须陀点头道:“如果咱们也怕死,就彻底是无用之人了,无用之人,自然会被弃之如敝。”

  “卑职受教了,”罗士信点了点头。/divcss="contentadv"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