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救荒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苏烈是太子的人,这一次要不是靠他在天水郡生扛了五天,宇文述也不能完成扶风郡的布防,虽然杨铭定的是七天,苏烈少了两天,但任务是完成了。

  宇文述是顶尖聪明的人,他奏请给苏烈封爵,杨铭同意了,进爵为临洮县公,跟他的老丈人琅琊郡公裴仁基,只差一级了。

  而宇文述的次子宇文智及,因父勋授爵县公,卫玄次子卫孝敬,入兵部担任承务郎,没有给爵位,因为卫玄的长子早死了,次子注定将来要袭爵,所以给了卫玄三子卫孝义一个侯爵。

  斩杀始毕的阴世师,也被封了县公,加封上柱国。

  李靖和杨玄挺那是以后的事了。

  朝廷这边已经派出使者去往东西突厥,干嘛呢?要钱,补偿我的损失,让你给我上贡,你要是不上贡,我继续打你。

  其实就是吓唬一下,大隋无力再出兵了,因为把钱都用在了军队,导致好多地方今年匪盗四起。

  这次的军饷不能欠,造纸场和司染署赚的钱,全拨给军队了,就这还不够,杨铭只好跟武士彟、何稠等富商借了两百多万贯,去补亏空。

  “还有三个月,今年就熬过去了,三个月怎么都好拖,等到明年江南的赋税收上来,一切困难当迎刃而解,”杨约在朝会上说道。

  大隋的赋税重地,其实就是看人口,哪里的人多,哪里收的税就多。

  崔仲方嘴上说没办法,其实办法早就想好了,但是他不敢这么干,因为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开官仓,这个他做不了主。

  杨铭以秦王杨瑞的名义,从东宫拨出一百万贯,用于荆州赈灾,给自己儿子早点留个好名声。

  “需要多少?”杨铭问道。

  divcss="contentadv"崔仲道:“民部大致算了算,至少得三百多万贯。”

  杨铭听的瞠目结舌,拍桌道:“治国良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公之赈灾方案,当写入律法,为大隋救荒之国策。”

  卢楚挑眉道:“没有粮食,关中百姓今年又遭了难,匪盗猖獗几乎不可避免,可是关中不宜用重典,还是要想个法子解决粮食问题,跟王士隆打个招呼,让他从巴蜀送点粮食过来,关中是必须保障的。”

  崔仲方继续道:“第三是养恤,也是三点:施粥、居养、赎子,朝廷要一直开设粥棚,日得一食则不死,保障灾民性命,对于患疾生病者,要提供药物及居养之所,卖子女求生者,朝廷要将他们的子女赎回来。”

  “第二,为调粟,调粟分三种,移民就粟,移粟就民,以及平粟,荆州两郡,平粟是做不到了,只能用前两种,管子言: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今两郡遭水灾,粮价必涨,朝廷必须干预,以受灾价格,调粟赈灾。”

  “就这么办,”杨铭道:“着令荆州各郡,调配库粮以供灾区,受灾百姓也要迁往富地就食,免税三年,粮价以平日半价出售,凡有囤积居奇者,立斩!鼓励豪族富商放贷民间,凡高息者,抄家!”

  “崔公的长子,如今竟然还只是一个定陶县令,这是吏部的过失,”杨铭看向吏部侍郎崔君肃。

  杨铭是真心佩服崔仲方,但是历史上,崔仲方明年就得挂。

  河北就牛逼了,在大隋,山东的人口密度不算高,但是河北全境,都是人口密集高度集中地区。

  杨铭道:“所有俘虏,民部负责安迁,巴蜀、荆州、河北、河南都可以安顿一些,要尽量打散,一个县不得超过两百人,剩下的让他们去挖矿挖煤修水渠。”

  不是所有皇帝,都会开仓赈济的,电视剧里不是有句名言嘛:皇帝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几个县嘛,淹了就淹了。

  所以有些朝代的苛政时期,一旦受灾,官仓的粮食会第一时间押送走,所以劫皇粮的事情屡屡发生。

  官仓的粮食,等于国库储备,他虽然是民部尚书,也得请示上面。

  “你说,”杨铭道。

  这里的赋税历来是国库的主要收入,河北一乱,国家就穷。

  “必须让东西突厥赔钱,”宇文述道:

  “不是他们关中今年也不会是这样,大战刚好发生在作物生长阶段,好多田亩都被劫掠践踏损失惨重,洛阳那边得保障京师供应啊。”

  崔仲方道:“首先要赈济,极贫民赈米,次贫民赈钱,稍贫民赈贷,赈,之所以赒(zhou)穷民,皆因稍得过之家,虽遇大祲(jin),尤能百计求活,惟贫民只能坐以待毙,赒之期宜急,赒之法宜均,永安郡和江安迁,巴蜀、荆州、河北、河南都可以安顿一些,要尽量打散,一个县不得超过两百人,剩下的让他们去挖矿挖煤修水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