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天下形势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国大概是担心王畿问责,所以将这个消息汇报来。

  陈国说是发现淮夷在运兵,似乎是准备向我邦周动兵。

  如果徐国与淮夷一起起兵,整个东南都要陷入战乱之中,可能又要起天下之兵。”

  殷商遗民!

  即使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这个名词还是能够挑动所有姬姓诸侯的心弦,面对殷商遗民,其他的都是小事。

  徐国是殷商时的东方方伯,与邦周在西方的地位差不多。

  所以邦周对于徐国的态度,从建国之时就非常谨慎,而且为了压制他的地位,只赐予了徐国国君子的爵位,这是一种明显的打压。

  还在徐国的西侧与北侧都设置了很多的姬姓国,用来监视徐国的举动。

  “真是多事之秋啊!”

  洛成整理了一下思绪道:“从穆王时开始,王师就连遭败绩,所以现在只能转入防守。

  邦周目前四面八方都有夷狄威胁,先王们建立的邦国都遭到了打击,这是不允许的。

  最严重的西戎交给嬴姓诸侯,想必百年之内不需要担心了。

  其次就是尹洛之戎,主要依靠西周侯,晋公也可以南下清理。

  但是晋公您还要面对高原上的白狄,东方的赤狄,可能暂时腾不出手来。”

  晋公点点头道:“洛公您说的没错,晋国南下打击尹洛之戎需要经过几个诸侯国,这是不利于作战的。”

  “王上,晋国的位置很是险要。

  如果晋国实力不强大,王畿的安危恐怕就得不到保证,王室必须要给晋国更大的支持。

  必要情况之下,需要支持晋国整合整个盆地的力量,周围的小国改封在其他地方。”

  洛成加强晋国的举动不仅仅是因为之前已经答应的利益交换,而是他认为当前的局势,确实需要几个强大的姬姓诸侯镇守四方。

  分则力散,合则力强,现在整个邦周的实力经过内乱都处于虚弱状态。

  要防备夷狄对诸夏列国大反攻的险恶局面,不能在中原玩平衡那一套,诸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忽视夷狄的程度。

  现在必须将所有诸侯联合起来,先将周围的夷狄打残。

  虽然让诸侯做大是饮鸠止渴的策略,但是洛成只能做到这一步。

  借着这个机会,洛成便取来一张地图,向姬服讲解他的策略。

  “王上,您来看,从函谷关往东的整个中原地区,其中晋国、燕国、齐国、宋国、陈国、卫国、洛国、郑国是最重要的诸侯国。

  这八国之中,表面上有五个是姬姓诸侯,但实际上,燕国全靠齐国支撑,否则早已被山戎攻破。

  卫国以及它北方的邯国、邢国,都是依靠臣的洛国在支撑。

  姬姓诸侯只有晋国、郑国、洛国三个大国。

  但臣三人的国家是不如齐国、宋国强盛的,幸好齐国一向站在我们这边,否则中原的诸侯力量早就失衡了。

  晋国在王畿北方的盆地之中独木难支。

  孤的洛国支撑着卫、邯、邢三国,也很是艰难。

  宋国、陈国终究是异姓诸侯,将他们放在抵抗徐国与淮夷的第一线,谁又能放心呢?”

  姬服性格柔善,俗称耳根子软,洛成这么一说,他就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忙问道:“洛公,看来天下真是危如累卵啊。

  那寡人该怎么做,才能保证邦周的天命呢?”

  “王上,天下有数百个诸侯国,您只要关注晋国、郑国、齐国、洛国就足够了,保证这四个诸侯的强大与稳定,王室就能稳固。”

  这也就是郑侯在面前,否则洛成只会说晋国、齐国、洛国三国,他认为只要能保证这三国的实力,然后在洛邑以南扶持汉阳诸姬,王室的安全与地位就没有问题。

  “洛公,寡人明白了。”

  虽然现在王畿大权在洛成手中,但是天子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观点,由于秦国的祖先由他册封,并在他的支持下做大,中原诸侯作大的政策也出自他的手中,洛宣公是周王朝的掘墓人。

  但这是典型的脱离实际看待问题,事实上这些政策在当时,很好的解决了周王室内外交困的局面。——《周王朝兴衰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