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弊端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恒准备好好探讨一下,毕竟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振振有词的场面实在是不多见。

  他虽然心中已经确定一定要收归朝廷,但是听一听反对派的意见,或许能够为后续的事情做出一些补充,毕竟政策的制定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这个说法。

  长乐宫中,刘恒望着眼前如同雪花一般呈递上来的奏折,颇有些感慨的说道:“阿景,你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呢?”

  洛景翻看着那些奏折,沉吟道:“这些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世上本就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关键是要看需要什么,当年朝廷需要下放铸币权,现在则需要收回铸币权,没什么可值得讨论的。”

  刘恒轻声笑道:“话虽如此,但姑父昔年教导朕,一定要多听臣子的劝谏,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只要听了,不论有没有按照谏言去做,臣子都会尽心尽力,所以朕要听一听他们能说出什么话来。”

  铸币权收归朝廷这件事引发了极大的争论,这场争论的风暴甚至直接席卷了所有的学派。

  黄老道家反对收回铸币权,儒家之中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毕竟儒家学派实在是太多了,反而法家基本上都同意收回铸币权。

  这里就要首先说明一点,虽然经历了洛陵践法,但法家并没有被消灭。

  因为洛陵践法没有将法家一棒子打死,而是批判了其中的某些思想。

  法家好利,求的是荣华富贵,面对强权跪的很快,不仅仅面对君主这样,面对洛氏同样如此。

  他们将那些驭民术从思想典籍去除之后,中和了一些不太偏激的思想,改造了自己的学说,然后接受洛氏的监管。

  所以如今出仕的法家学子还是不少的,洛新担任摄政之时,虽然亲近儒家和黄老学派,但对法家学子,只要德才兼备,他同样愿意使用。

  不过法家学子之中有才能的不少,但有德行的却不多,法家那种认为仁义德行完全没用的教育思想还是有些太过偏激了。

  这些年还在继续改学说,学习儒家的做法,大量从儒家,黄老家之中吸收那些好听又好看的文字来掩饰自己。

  刘恒的速度很快,长乐宫的一座偏殿之中很快就坐满了各方大老,那些有利益关系的大部分都没有来到这里,因为刘恒是想要听到一些收回铸币权的弊端,从而修补自己的政策。

  开头就直接是黄老派的一位博士直接说道:“朝廷收回铸造钱币的权力,是残民、虐民之举,天下百姓的苦难就要从此而开始了,臣望陛下深思。”

  刘恒没说话,洛景问道:“还请博士详解。”

  博士便道:“昔年暴秦之时,始皇帝统一列国钱币,由朝廷统一发放,但是很快民间就开始造假。

  到了大汉同样如此。

  难道您以为只有诸侯王以及豪强会造假吗?

  造假之风是从上到下,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在其中,因为成本实在是过于低廉,手段实在是过于多。

  以臣的了解,最低级的手段就是在铜钱的边缘磨下铜粉,那么大的钱币磨一些根本就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铜粉日积月累,然后就可以铸造成新的钱,从中得利。

  更有甚者,直接将铜钱融开,向其中掺杂其他的金属,做成那种不值钱的小钱,里面甚至快要没有铜了,民间称之为‘叶钱’,意为像叶子一样轻的钱。

  这样的手段不尽其数,墨家想必知道的最为清楚,毕竟很多铸造钱币的工坊都是他们建造的。

  这样的情况直到朝廷下放铸币权,天下豪强竞相提升钱币的质量才算是结束,臣可以直接确定的说,高皇后到洛文王执政的这数十年,是从有铜钱以来,钱币质量最高的数十年。

  一旦您开始收回铸币权,那么就一定会强行要求民间接受这种钱,毕竟这天下没有朝廷铸钱,百姓却不收的道理,那是蔑视朝廷的威严。

  臣实在是不愿意见到如今来之不易的场面,毁于一旦,所以才谏言您,万万不可收回铸币。”

  这一番话让刘恒微微皱起了眉头,因为在某一个方面来说的确是很有道理,当初洛新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才放开对钱币的管控。

  洛景听着这一番话却有些同意,但也有不同意见,不过这种场合,他自然不会亲自下场,自然有无数人为他冲锋陷阵。

  果然很快就有人发声反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方面。

  ————

  在汉文帝时期,针对铸币权的归属问题,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汉文帝特意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铸币之议”,这场会议双方的言论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得以通过史籍流传后世,笔者将会详细将史料翻译解读,力争使每一个读者都能够理解这场争论的双方。——《汉王朝兴衰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