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韩非奔洛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殿之中的群臣虽然嘲笑韩王,但是对秦王政赏赐韩王食邑的事情却非常赞同。

  这不是韩王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贵族阶层的事情。

  秦王政对韩王的封赏,不仅仅安定了韩国的人心,秦国贵族同样开始憧憬未来。

  消息传到未亡的六国之中,不论诸王怎么想,起码很多贵族的心中开始活泛起来。

  韩人投降之后,待遇貌似,这位秦王政似乎真的是一位比较仁慈的君主。

  与此同时,秦国庞大的奸细体系,再次开始带着重金在列国之中活动。

  秦国能拥有现在几乎要一统天下的实力,奸细所发挥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将军小。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秦国连战连胜,就在于国力强大的前提下,还用最强的将领打对面的菜鸡。

  秦王政所选择的下一个目标是魏国,诸夏大战后,这曾经是秦国最强大的敌人。

  凭借着魏武卒,在河西的土地上,肆意纵横。

  但是现在的魏国很弱,即便和韩国比起来,也没有强到哪里去。

  ……

  洛国。

  洛泽扶着荀子坐下,有些好奇的望着前来寻自己的荀子,随着荀子逐渐年老,洛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了。

  “荀卿来寻孤可是有要事吗?”

  他是儒家最后一个出现的圣贤,只不过主流的儒家,不管是治哪部经典的,基本上各派都不认可他。

  但洛氏不同,除了对君主的态度之外,洛氏对荀子的其他理论很是喜欢。

  尤其是对大国的管理上,洛氏认为远远超越了现在的儒家理论水平,是真正的经世之学。

  毕竟现在儒家的王道想要实现,还是等洛氏称王那一天再说吧。

  但是洛氏也认为荀子更适宜另开一家,而不是陷在儒家的圈子中。

  昔年洛明公提出性善性恶二论,争论不休。

  洛氏和儒家公认的洛孔二圣之后的圣贤孟子对性善论大加阐述,基本上占据了儒家的主流思想。

  但是荀子横空出世,对性恶论大加赞赏,但是循着性恶论,最终就会论到刑名之术上。

  他最出名的学生就是现在秦国相邦李斯,地地道道的法家。

  儒家大贤却教出了法家的弟子,这相当于资敌,儒家不认可他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荀子轻声道:“国君知晓李斯是吾的弟子,却不知吾有另一个弟子,乃是韩国公子。

  他是老子和孔子那样的天才,真正的天纵之姿,只不过他偏爱刑名之术,在此道上几乎走到了尽头。

  公室恐怕不会喜欢他,所以不曾举荐。

  但是现在韩国覆亡,他来洛国寻吾,若是您对他的学说感兴趣,吾可以将他带来一观。”

  刑名之术走到尽头?

  这不就是说,这位韩国公子是三晋法家的集大成者?

  如此之高的评价,倒是让洛泽好奇起来,“昔年卫鞅从学宫出而入秦,洛氏包容万物,您尽可将其带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