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秦国背刺,齐魏终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140章秦国背刺,齐魏终结

  从函谷关到东海之滨,五千里的广袤疆域之上,赵魏韩齐四国对峙了数年,双方都感觉到决战的时刻似乎就要到来了。

  这可能是数十年来诸夏大地之上,质量最高的一场大战,魏国是老牌的中原霸主,变法的成果还在支撑着魏国。

  齐国则是变法革新的新贵,拿下淮泗,击败楚国,吞并吴国的东方霸主。

  韩赵都有强兵劲卒,实力不可小觑。

  秦楚燕这边疆三国同样在关注着这一场战争,秦国之前和齐国一同围攻魏国在淮泗的土地,但在齐国转道向南之后,却和魏国在河西签署了和议。

  双方约定互不侵犯,秦伯还和魏侯歃血为盟,保证绝不参与魏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秦国现在国中凋敝,只希望魏国能放过秦国,让秦国休养生息。

  魏国昔年因为大量贤才的投奔而兴盛,但这些人才成为新的贵族之后,同样开始排挤那些新进入魏国贵族官僚队伍的士人。

  许多在魏国之中郁郁不得志的士子都前往秦国为官。

  卫鞅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执掌秦国国政的左庶长,还有落魄贵族一跃执掌秦国军事大权,这都是极好的榜样。

  尤其是当前列国,伐交频频,所有的国家都是朝盟夕叛,不要看现在魏齐两国打生打死,一旦有利可图,立刻便能重归于好。

  擅长言辞之辩的纵横家更是列国君主的座上宾,这些人对人心的洞察深入到了极致,总能切中君主心中的痛点,列国之间的盟约几乎都由纵横家一言而决。

  八百里秦川,无数秦人被组织起来修建水利,尤其是在秦墨的技术支撑之下,愈发兴盛。

  秦国极爱修建水利,不仅仅是因为水利能够促进粮食的生产,还是因为水利能够控制人口。

  官府只要控制源头,何时开闸,何时断水,为谁浇地,灌既交钱,这都是收税的上等法门,比起上门逼税的法子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咸阳宫中,秦国的高层团团围在一起,商议着秦国的大事,秦伯、执掌秦军大权的公子胜、魏人梁息,左庶长卫鞅,还有执掌列国外交之事的楚人申城,还有从列国而来的一些有贤才的智能之士。

  面对着众人,秦伯掷地有声的开怀大笑道:“秦国历代先君失志不渝的便是东出大计。

  昔年诸夏大战因为魏侯卿背叛而功败垂成,先君郁恨而终。

  现在孤有列位大才辅左,秦国兵精粮足,中原连番大战,定然虚弱不堪,历代先君的大愿,看来是要实现了。”

  或许这也是地缘带来的优势之一,楚国八百多年失志不渝的就是北上,秦国想的就是东出,他们的战略永远不会改变。

  不像是晋国和魏国,四面八方都能够扩张,于是战略的定性就很差,实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拿到足够的优势,等到实力衰退的时候,就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围攻。

  “齐国与魏国之间的大战就快要分出胜负,若是魏国战胜,秦国一可以继续深耕巴蜀,充实粮仓,压迫楚国。

  二同样可以借着魏国与齐国大战之后的疲敝,迅速占领河西,然后围绕着黄河建立防线,联韩结齐,共抗强魏。

  但臣观之,魏国武卒战力已不若昔年之强盛,魏国国中政治昏暗,梁息这样的大才却不能身居高位,还是齐国胜算更大。

  若是魏国大败,我秦军便直接攻占河西之地,压迫河东,筹谋函谷。

  若是能以函谷关和黄河作为天险屏障,再沿着边缘北上高原,与飞地相勾连,就能南向压迫魏国。

  自此便可立于不败之地,纵然是赵魏韩三国联合来攻,秦国亦可以退守函谷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