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专家团技术交流(八千八字大章,求订阅!)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毕竟,他们也是在七七年,才研制出电子表芯片,在华夏,却已经开始进行量产了,这代表什么,已经说明了一切。

  正是因为调查结果,才让小日子迅速同意华夏的引进磁带生产线要求。

  同时,他们也第一时间,对宁江无线厂发出了技术交流邀请。

  这其中,当然特别要求,希望陈灿这位顶级半导体专家,前往小日子进行技术交流活动。

  虽然小日子方面确认了那份资料的真实性,但是他们对陈灿这位专家,却抱有很大的质疑。

  小日子不同于欧美,他们更了解华夏,更了解这位邻居的真实科技水平。

  如果说宁江无线厂背后的技术支持,是一家,甚至很多家半导体研究所,小日子还相信。

  但是调查资料显示,宁江无线厂的所有技术,全部来自一个叫陈灿的专家。

  而且这个专家只有二十六岁,还只有小学文化,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所以,这不得不让小日子方面认为,陈灿只是华夏表面上公开推出来的挡箭牌,而真正的技术支持,是另有原因。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日子这次对陈灿一行人,那是特别关照,礼遇也是给得十足。

  当然,表面一套,背里一套,是小日子的传统,什么监听设备,什么旁听侧记,都用上了。

  当然,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当面问询,通过悄悄的技术交流,旁听侧记询问对方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如果是真的专家,不可能答不上来。

  果然,这才刚刚开始,陈灿就露出马脚了,虽然一些问题,的确回答出来了,但是回答出来的答案,就是小学生水平,完美对证了对方的文化水平。

  当然,小日子也担心陈灿是伪装,毕竟那口流利的英语,却作不了假。

  所以小日子方面,继续领着陈灿一行人进行参观。

  甚至随着参观进度,小日子还故意带陈灿,去了一些非公开的设备前参观。

  陈灿一直表现得风轻云淡,对方介绍,自己就点头,对方问技术上的问题,就支支吾吾装作不太懂的样子。

  一连两天,陈灿都是这种表现。

  陈灿的各方面的一举一动,几乎都被小日子全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

  最终小日子得出来一个结论。

  这位叫周秉坤的半导体专家,的确懂一些半导体技术,但是也不多,最多高中生水平,这还是高估的情况。

  当然,小日子做事一项严谨,不可能随便给出结论。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陈灿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个女翻译,都得到了特有优待,不少人围着他们打转。

  比如送一些小小礼物,说一些恭维的话,甚至邀请对方去体验一下资本主义的快乐。

  他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听陈灿真实情况。

  可惜,他们注定会失望,这次随行的几人,除了那名女翻译外,其他几人,都是辽沈方面安排配合陈灿行动的工作人员。

  其中两人,更是某安全部门的,先别说他们能不能被腐蚀,就算真套出一些话,他们也不知道陈灿的具体情况。

  或许最容易被腐蚀的女翻译,她对陈灿的了解,只知道这人级别是正处级。

  其他啥也不知道了。

  这次合作交流,陈灿很满意,见识了一些让他惊喜的东西,也印证了陈灿心中一些猜测。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第三天,双方签订了采购合同,两套完整盒式磁带生产线,最高可以年生产一千万盒磁带。

  陈灿对那两套生产线,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事实也的确如陈灿猜测那般,对方给宁江的生产线,是他们低档产品生产线。

  陈灿虽然知晓真相,但是也不能提出来,这和他现在的人设不符。

  不过陈灿已经满意了,因为从小日子这,通过这几天的参观考察,他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至于磁带生产线,别急,给他一个星期时间,通过反向研究,他会重新掌握全部技术。

  最多半年时间,宁江无线厂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磁带生产线,纯国产的!

  第四天,第五天,原本的技术交流,依旧继续。

  只是这次,陈灿发现,这群所谓的技术专家,起码有一半以上,是小日子和白头鹰的情报专家。

  对方几乎全方面对陈灿进行审视和询问,甚至连微表情专家,也出现在其中。

  陈灿屏蔽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尽量用周秉坤的思维运行,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紧张时,甚至还微微全身发抖。

  这样的表现,再一次得到印证,这个华夏推出来的半导体专家,就是一个纯纯的水货!

  虽然这个事实,让他们有些失望,但是也符合他们原本的猜测。

  但是华夏的半导体技术,却是事实,这点他们已经得到了证实。

  接下来,他们将对宁江无线厂,派出更多的考察团,同时双方进行更深刻的技术交流活动。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这次考察之行,圆满结束!

  陈灿一行人回国的时候,对方还送了陈灿一行人很多礼物,比如陈灿,送了一台很高级的佳能相机,其他几人,也送了一些礼物,几乎都价值不菲。

  当然,这些礼物,回国之后,全部上交审查。

  实际上,出国考察团不准收礼的规定,是明年才实施,现在出国的机会太少,显然这个规定还没落实。

  陈灿也无所谓,对方送自己一个相机,这到让陈灿对小日子更多了一丝警惕。

  因为想给家人拍一张全家福,陈灿的确想买一个相机,当时,陈灿路过一家佳能相机门店前,站在窗前,多观望了几眼,就是那几眼,让随行的小日子工作人员便记住了。

  事后,陈灿收到那台照相机的时候,心中刚开始,的确出现一抹惊喜,但是随即,他便反应过来了,这小日子良心大大地坏呀!

  只通过对方平时的行为,细微观察,便知晓对方的渴望所求,随即便能投其所好,简直细思极恐。

  这样的行为,也只有陈灿能认识到小日子的坏心思,要是普通考察成员,他们会想到,这是小日子的计策吗?

  小日子当年在华夏的时候,靠收买这一套,都玩出花来了,显然他们祖宗这种优良传统,完美继承下来了。

  实际上,后世,那些留日学者,为啥个个对小日子夸赞有加,用文章大肆吹捧小日子的文化和各领域?

  根源就在这里!

  事后,陈灿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在小日子的所作所为,最终确定没露什么马脚,才送了一口气。<购合同,两套完整盒式磁带生产线,最高可以年生产一千万盒磁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