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然是友人之后,秦主事对于赵文章一行人的抵达,表现的自然是极为开心。

  虽然日子过得贫苦,但是还布置了酒菜,跟后生晚辈秉烛夜谈,畅聊了一个通晓,仔细交代了他们接下来考试注意的内容。

  自古人常言,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一点自然不会有假。

  外人或许不清楚,大乾科举的详情,但是已经在大乾内部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秦主事,自然不会不知晓。

  这一次大乾科举,大王可是亲自吩咐过,四书五经,儒家要义只是基本功,重点是策略和史学两科。

  当然了,这不是说四书五经不重要。

  事实上,恰恰想法,四书五经是最重要的部分。

  对于大乾的教育,人才的选拔,内阁首辅赛八仙曾经就指示过:盖学所以扶天理、淑人心也。皇极由之而建,大化由之而运,世道由之而清风化。本源国家政务,未有舍此而先者。或有未备则无以维三纲五常之具,示作人重道之心。

  由此可见,大乾的科举也好,国子监教育也罢,四书五经之中蕴含的大道是根本,是国家兴盛的关键,是规矩,不能改变。

  亦或是可以理解为,大乾的科举与大明的科举,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四书五经不会,你压根就进不去。

  但大乾的科举又比大明的科举有更深层次。

  因为君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策略和史论,因为四书五经能让你中举,但是策论和史论才能够让你考中好名次。

  能够来参加会试的举人们,虽然水平有好有差,当时四书五经的水平都是不会差到那里去的,而且这种体制下,四书五经的题目也不会太难,甚至连截搭题都不会出,只会出最基本的题目,不客气的说,预备参加会试的五六百人里,随便哪一个都能轻松答出来。

  所以说,这一场会试以及后续殿试的重点,就是在于策论以及史论了。

  秦主事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几卷国子监那边的试题以及教材,并且说,这一次扬州府这边的新科举人,大半都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实力不容小窥。

  因为大乾王朝打下扬州还没多久,都没来得及对扬州府各州府进行统治呢,受限于预计已经来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虽然从军事上已经是攻克了,但是有效统治还没有建立起来,根本就没有多少扬州府这边的考生报考这一次的登极恩科。

  不像山东和淮安府那边,好歹是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地方统治,山东那边的地方更是已经被统治了一年多了,淮安府这边时间少一些,但是也有几个月了。

  所以在扬州府本地考生不多的情况下,所以扬州府这边的新科举人,大部分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后续几天里,刘存旭和赵文章两人是一门心思钻研着国子监那边的教材和题目,反复思索着如何写出更好的策论以及史论,甚至为此还临阵磨枪翻阅了众多史书。

  倒是四书五经被扔到了一边,反正他们学四书五经都有十几年了,水平不算顶尖但是也差不到那里去,更何况四书五经这玩意没办法速成,几天不学也影响不大。

  在埋头苦学的过程里,秦主事虽然对他们不错,但是秦夫人却是对他们颇有怨言,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是说过京师居不易,他们家老头子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六品主事,分到的房子不过是只有几间砖瓦房的小院子而已,他们一家子就有五六口人,这住起来不甚方便。

  刘存旭也是的确感到了不方便,这秦主事的家中房屋不多,而且还有女眷,为了避嫌,秦主事的幼女以及一个儿媳已经是好几天都没出过房门了。

  不过尽管不方便,但是为了能够得到秦主事的指点,他也是忍着没走。

  一直待了四天时间,等到了临近会试开场的时候,他才是和赵文章告辞而去,这走的那一天,他明显是看到了秦夫人脸上洋溢着喜悦:“总算是把这两个人给送走了!”

  离开了秦府后,他们先是回去考院那边准备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就是和其他举人们一同赶往考场,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次会试。

  如果中了贡士,后续不管殿试结果如何,但是最次也是同进士出身,会被授予从六品的官职。

  如果不中,刘存旭已经是打算好了,继续专研一年,尤其是策论和史论这两科,务必要更加精通,等明年春试的时候再考。

  怀着忐忑心情考了四书五经文章后,轮到了策论科的时候,仅仅是看了一眼题目就是让他皱起了眉头!

  尽管之前在院试和乡试的时候已经是考过策论,并且最近这几天也是钻研了国子监那边的教材和题目,对策论和史论也算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自诩写一些普通的策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当他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是皱起了眉头。

  策论题目有好多道,考生可以选择其一作答,而第一道就是试言当今盐政利弊,如何改之。

  题目就这么几个字,但是这题目却涉及到了盐政这种几乎关系国家根基的大着没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