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九龙大哥左懋第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莱州府整体来说面积比不上青州府,楚行没用多长时间便巡视明白了,然后回到了莱州行在。

  莱州行在作为楚行的临幸驻所,肯定不会过于寒酸。

  王后楚玉儿还是派了几个丫鬟婆子过来的,都是一直为王府收留,为王宫服务的知心牢靠之人。

  名义上是侍奉楚行,其实背地里是否看着楚行不乱搞,不得而知。

  当然,其实因为战争和贫瘠,很多人无家可归。

  插标卖首这种事情,其实非常普遍。

  所以赛八仙曾经提议,让楚行多收养一些人口,也算是做一件善事。

  只不过被楚行拒绝了。

  楚行觉得,与其让自己养着,还不如开养济院呢。

  养济院肯定是要在莱州府各地铺开的,让那些老而无依的人起码可以在人世间勉强的活着。

  至于青壮,只要大乾想,总是能给他找到安身之地。

  比如给大乾修补城墙,打造武器,生产车辆,这都是一般青壮力所能及的事情。

  甚至妇人们都可以缝补制作衣物。

  因为控制了莱州、青州二地,那么两地的资源自然是可以利用起来,尤其是盐。

  大乾在沿海区域大量的晒盐,虽然楚行现在没有时间去改进技术,但是生产出来的盐,可以通过秘密渠道,卖到大明各地去。

  这些东西都是实打实的银子。

  当然换到的银子,楚行也会买大乾紧缺的物资,尤其是棉衣。

  楚行也搞不懂,朝廷是怎么想的,很多俘虏连棉衣都没有,就能让他们上前线。

  中午,楚行正在闷着头,一边儿吃饭,一边儿琢磨着国家大事。

  刘青山走了进来,然后拿出来一个小册子,对楚行说道:“这是李岩修改后册子,咱们大乾之前的说辞,有些太过于雅致,老百姓听不懂。”

  楚行接过册子一看,顿时笑了起来,“论鼓舞民心,我确实不如李岩。”

  楚行在击败了孙元化之后,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一如既往的选择消化。

  尤其是思想运动的快速普及。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楚行所选之民,既然是天下广大的贫瘠者,无产者,自然要动员他们。

  给他们开启民智。

  这个智不单单是文化水平,还有他们自身对自身的理解,以及给他们看到希望。

  让他们不再是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

  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大乾的体制下,该如何的更好的改变自己的人生。

  拿过李岩修改后,派人送来的册子,楚行感慨颇多。

  说实话,李岩能够成为历时上李自成的顶级谋士,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自己跟大臣们一起编纂的宣传内容,在他看来,依然不足。

  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可以说是完全剔除。

  全都改成了山东百姓轻松可以理解的东西。

  比如,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乾王。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乾王。

  当乾差,纳乾粮,大乾官绅一体都纳粮。

  楚行是真的佩服李岩,他这话跟儿歌似得,读起来朗朗上口。

  刘青山建议道:“大王,李公子虽然早些年不是咱们这一派的,跟着红娘子干,但是自从白莲教陷入低估,他已经为咱们奔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何时将他纳入咱们救民军体系,让他成为我们的一员。”

  “总是在外面飘着,让人难以安心为我们做事啊!”

  “时机未到。”楚行摇摇头说道。

  忽然,一个军机走了进来禀告,“大王,李大虎求见,还带来了登州府的一个残兵千户。”

  刘必显跟随楚行做事有一段时间了,做事情也体贴,所以一般有大事小情,都是他在奔走。

  “带进来吧。”楚行说道。

  当即楚行放下筷子,不知道为何一个千户,也值得李大虎带人亲自跑一趟。

  不片刻,李大虎带人走进了行在,身边儿还跟这个魁梧的千户。

  见楚行的饭桌还没撤下去,李大虎一脸的迟疑,“大王,要不下属先带人下去候着。”

  “你我君臣,可不需要这么大的架子。”楚行笑着说道:“大中午的,想必都没进食吧。来,坐下一起吧。幼娘,多添两幅碗筷。”

  李大虎连忙引荐,“大王,这位是我同村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叫武桂,字鹏举总是在外面飘着,让人难以安心为我们做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