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府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快就到了考试当天,一大早四人就相约前去。

  来到考院时天还没亮,但是人一点也不少,学子们挨挨挤挤的排着队说着话,很快就有衙役出来大喊安静。

  卯时一刻在接受初查后入场,在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各个考场,并在考场门口经过仔细的搜身检查后进入考场。与县试不同的是,府试除了考引(相当于准考证)之外,其他东西一律不得带入考场,笔、墨、纸全都由考场统一提供,过夜用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

  所以几人只准备了些易储存抗饿的大饼。

  府试的考房并不因为是在府城所以就修葺的好一些,同样的老旧逼仄,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地方的考房都这样?泰栗心里只想着到了京城会不会好一点?毕竟天子脚下。

  弓腰进了小小的考号里,只有两块木板,一块用作写字的案板,一块用作休息的床板,秦栗将稍短的一块支起来,虽然有点坑洼,但用东西在下面垫着也还可以。

  不一会儿巡视的官员带着考卷走进考场,严肃的说了几句话后开始分发考卷。

  第一场考帖经,考生需要按照要求,将书中的内容默写下来,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

  这次府试选的是《孝经》和《左传》,篇幅各占一半。在心里默背了一遍,秦栗提笔开始书写。

  天有不测风云,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六月的天气变幻莫测,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是大雨倾盆,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早上还出着太阳,不到午时就被云层遮住,天色骤然暗了下来,风也吹的窗户声响,只道风雨欲来。

  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窗户年久失修没法完全遮风挡雨,坐在窗边的考生就倒霉了,卷子被风吹被雨淋,忙不迭的找东西挡雨。秦栗听到考场里骚动起来,坐在窗边的考生更是生气咒骂抱怨。

  “安静——!”考官大声呵斥,“考场不可喧哗!违者逐出考场!取消本次考试资格!”

  于是骚动又渐渐平息。

  秦栗摇摇头,科举考试不只是学识的比拼,也是运气的比拼,运气好的人一连几次考试都遇上艳阳天,坐在环境最好的考房;运气不好的次次被安排坐在“屎号”旁,几天下来被熏的头晕眼花呕吐不止……

  还好这两次考试秦栗的位置都还不错,不靠前也不靠后,都在中间。不再理会外面的风风雨雨,秦栗静下心来仔细答题。

  专心答题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傍晚收卷。

  第二日第二场考杂文,主要包括一些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考生的书法和习作能力。

  秦栗写的最好的馆阁体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写的更好了,字字工整整齐,一篇文章写下来赏心悦目。

  第三日才是重头戏。

  第三场考策论,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

  拿到考卷赶忙展开看题目。

  “耶!押对了!”秦栗心里欢呼,随即飞快的落笔。

  只见题目赫然就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前些天日日修改完善策论,秦栗已经能默写下来:

  古有黄河清,天下宁之说法,前人方法众多,从简到难,可鉴之弥补,只看春秋时期,疏导和筑坝相结合的方法,此法沿用至今;汉人疑,筑坝非解决黄河水患的最好方法;筑坝之后,黄河之泥沙越积越多,河坝越筑越高,见“悬空河”。若遇水患,河水冲破堤坝,一片泽国,汪洋大海;

  以致西汉,黄河两次大水。一为汉武帝,黄河在濮阳决口,皇帝派遣十万民工,断断续续二十载,才堵之。二为王莽篡权,黄河决口从山东流入大海。

  两次水患,让百姓苦不堪言。东汉时,王景治水,参考大禹治水之法,在筑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支流,分流之,疏导河南到山东一带的黄河流域,让河水在山东可以顺利出海。王景规划的河道一直使用近千载,至北宋初年还在发挥功效。

  今人治水,应革故鼎新,阻止黄河泥沙下行,方是治水之本……

  ……

  然后分别罗列上游、中游、下游情况各不相同,应因地制宜,有所变通。

  比如说开挖新河道分流,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巩固泥沙等等……

  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就这篇策论谁敢说句不好试一试?笑话!这可是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办法,集无数人之心疏导和筑坝相结合的方法,此法沿用至今;汉人疑,筑坝非解决黄河水患的最好方法;筑坝之后,黄河之泥沙越积越多,河坝越筑越高,见“悬空河”。若遇水患,河水冲破堤坝,一片泽国,汪洋大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