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群英商议救人事 侠义南下寻丰都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近开封城里出了这么多事,死了这么多人,清许观观主詹道远是个慈悲为怀的人,心怀不忍,于是就联合观音寺一起在七月十五召开了这场盂兰盆会,举办一场盛大的中元斋醮来超度亡魂。这次活动智化也参加了,其实以前他是不屑参加这种活动的,因为他是一个除恶务尽的人,总觉得超度亡魂这种事费力不讨好,那些生前的恶人死后就应该去十八层地狱遭受苦难,不值得为他们化解怨灵。但是现在自己每月都可以分到清许观的香火钱,虽然这是包大人吩咐的,但是钱毕竟是清许观出的,正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所以智道长也就没有推辞,再加上他刚得了一块稀世珍宝来自蓬莱仙山的鲲翅玉,正好借着做法事的时候修炼法宝。

  那天智化赶到开封府送来破解熏香蒙汗药的方子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为的就是准备这场盛会。白玉堂邀请智化去他家住几天,也被智化谢绝了,同时告诉了他要回去准备中元节的斋醮,白玉堂这才知道清许观要搞一次活动。正好这几天他在家里待的心烦,准备离开开封去江湖上走走,打定了主意之后就告诉白福要去清许观看盂兰盆盛会,然后就赶奔城东。

  到了宝泉镇之后就发现整个镇子都热闹非常,到处都是和尚道士,到处都悬挂着辟邪或者召唤亡人的旗幡。而在镇口广场之上,一座大型的法台已经设摆完成。白玉堂没有去找智化,他知道智化现在肯定也在准备法事,就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白天就去灵泉山上看看天生清泉,晚上就看广场上和尚道士在一起彩排演练,没几天的时间,就到了七月十五,大会召开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只见宝泉镇的男女老幼,都身穿素袍,早早的就赶到了广场上等候大会的开始。白玉堂也随着人流来到了镇口广场,只见正中央一座一丈高的法台,法台四周挂满了招魂的幡幌,正在随风摆动。法台中央,有两个蒲团,上面坐着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和尚是观音寺的方丈慧达禅师,道士就是清许观的观主詹道远道长。在二人的下垂首,有一排和尚在边念经边敲木鱼,有一排道士在吹着笙箫唢呐。佛经声声入耳,道法落落大方。在二人的身后,是一排小和尚和小道士,正在为两位法师扇风擦汗。

  白玉堂看了一圈,没有看到智化,正在纳闷,只听见周边有人说“来了!快看!”白玉堂循声看去,只见从广场东侧来了一伙和尚,领头的和尚举着引魂幡,口念大悲咒,带着几名僧人在身后齐声诵经。走到了法台前面,为首的和尚停住了脚步,拿起一张黄纸开始诵读疏文,读完之后将黄表纸烧掉,然后退到了法台下面,率众盘膝而坐,坐到了准备好的蒲团上面,开始诵读往生咒。

  然后从西边走来了一伙道人,为首的正是智化。只见智化身穿青紫色崭新的道袍,手拿拂尘,漫步走来。后面跟着一个道童,正是艾虎。艾虎也抬头挺胸,穿着崭新的道袍,气宇轩昂的跟在师父后面。再后面,是一排清许观的道士。

  智化一路上并没有念经,他走到广场中央,右手摆动拂尘,左手拿出鲲翅玉,开口说道:“天地不仁,百姓刍狗,三清圣祖,慈悲为怀,感念苍生,众皆伏地,若有仙缘,自上青云,若有人缘,自当转生,若是累恶,地狱自收,芸芸众生,惶惶千秋,六道轮回,万法归宗。起!”说罢,手举鲲翅玉,只见一道华丽的光芒从宝玉中射出,刚才还呼啸的狂风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旗幡也都不再招展。在光华照耀的半空中,似乎出现了一些缥缈的灵魂,正在不舍的看着下面。而下面围观站立的人群,似乎也都找到了亡故的亲人。一个一个的向天空招手祷告,有的人还泪流满面。

  那些虚无的魂魄随着和尚悠扬的经文之声,似乎也都变得温顺祥和,转眼间就消失不见了。而这时,智化收起了宝玉,山风又继续吹起,旗幡又开始飘摇。而下面的老百姓则一齐跪在地上,感谢法师们的超度大恩。

  接下来就是上供和斋僧。由慧达大师和詹道长一起,点燃供香,齐声向天祷告,愿亡灵早归极乐,早日投胎。上香之后,下面围观的百姓开始依次走过来向和尚和道人布施。有的是给钱,有的是给馒头瓜果,这些出家人也都不挑剔,一概全收。

  最后是普施仪式,这项活动主要是施放焰口。焰口结束后,要放河灯、烧法船、烧灵房,在一片火光闪烁中,法会圆满结束。河灯照亮了水中鬼魂暗淡的心灵,法船将他们统统渡往了充满欢乐的彼岸世界;灵房则提供了亡灵世界所必须的广厦和别墅。盂兰盆会的所有目的,在这一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看完了大会,已经是午夜时分了,白玉堂跟着人群返回了清许观,回到了客栈,心想明天我去跟智化辞行,然后就去浪迹天涯。

  第二天一大早白玉堂就赶到了智化的住处,此时这师徒俩还没起床。白玉堂敲了几下房门见没有动静,也就顾不上礼仪了,飞身飞入院内。没想到智化竟然还设置了闹人铃,发现有人非法闯入,只听院内铃声大作,师徒俩以为是来了贼了,赶紧出来。艾虎手边没有武器,拿了一条板凳冲了出来。看到是白玉堂,师徒俩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了。

  白玉堂也苦笑了一下,没想到这清许观的菜园竟然安防这么严密,连声说自己没事,让他们师徒台中央,有两个蒲团,上面坐着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和尚是观音寺的方丈慧达禅师,道士就是清许观的观主詹道远道长。在二人的下垂首,有一排和尚在边念经边敲木鱼,有一排道士在吹着笙箫唢呐。佛经声声入耳,道法落落大方。在二人的身后,是一排小和尚和小道士,正在为两位法师扇风擦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