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北极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自雪原号从上海出发,一路抵达黄河站,已经过去了月余的时间。十二月底,在北纬78度的城镇,早就告别了太阳。

  长期居住在此的人们,以很娴熟的速度接受了极夜的到来,生活轨迹没有因为持久的黑夜而改变,依靠钟表,维持着二十四小时的生物节奏。

  然而对于宋郁来说,开始两天的新鲜劲儿过去以后,变得非常难熬,黑暗好像天然会使人的情绪变得低落抑郁。

  考察队里不少人也和她一样,压抑沉闷。

  所以通常北极的科学考察会选在夏季,在夏季的时候,新奥尔松有两百多名科学家聚在这座小镇,到了冬季,大部分的人员都会撤离,躲过极端的严寒与漫长的极夜。

  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加上他们抵达黄河站的第二天正好是赶上冬至,黄河站的站长和船长商议,全员一起包饺子吃。

  新奥尔松的面积很小,各个国家的人聚在一起,谁都认识谁,过个节什么的,也都会邀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分享。

  于是,这一天傍晚,小镇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聚在了黄河站里。

  黄河站是一栋两层楼高的正红色房子,总面积有五百来平方米,门口立着两头巨大的石狮子,挂着“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金属牌子,在极简的建筑外观下,衬托得庄严而肃穆。

  此时,黄河站的休息室、食堂里挤满了人,大家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饺子,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比例有一比一,实现了一对一教学。

  宋郁也凑了个热闹,只是她一点不会包饺子,既不能给外国友人输出中国的传统技能,也不能帮上忙,很快就被嫌弃占位置,赶出了混乱的食堂。

  她蹭了蹭手上沾到的面粉,沿着走廊往卫生间的方向走,走着走着,无意听到两个人对话的声音。

  船长的声音粗粝,辨识度和穿透力都很强,他呵呵笑道:“周总,您看,这一路没出什么岔子,完完整整把宋郁给您带回来了。”

  周琰的语气亦是客气有礼,“有劳船长,让您费心了。”

  船长摆摆手,“没有没有,哪里的话。”

  闻言,宋郁眉心紧皱,走了过去。

  船长余光瞥见她来,将夹在胳膊下的帽子戴起来,脸上一副了然的表情,识相地不打扰。

  “正好,你们俩聊。”

  周琰看见她,惊讶的神色一闪而过,很快恢复常态。

  半晌的沉默。

  “刚什么意思?”宋郁开门见山地质问。

  周琰在她身上吃过亏,早就摸清楚了宋郁是什么性格,逼紧了就会往回退,防备心和戒心很强。

  “你别误会。”他解释道:“是沈总听说你要跟考察队来北极,怕你惹事,所以拜托我帮忙和船长打声招呼,多照顾照顾你。”

  宋郁眉头皱得更紧,语气生硬,“你告诉她,我已经成年了,不需要照顾。”

  周琰没想夹在沈舒芝和宋郁之间,两头不讨好,他耸耸肩,“要说你自己去说。”

  远处,一位大鼻子,棕红色卷发的美国教授从休息室探出头来,“Eric——”

  Eric是周琰的英文名。

  他继续道:“我介绍一位教授给你认识。”

  周琰最后扫了一眼宋郁,看出她的情绪不佳,决定还是不要再招惹为妙,转身和她擦肩而过。

  休息室里坐着不少对包饺子没有太大兴趣的学者教授,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喝酒闲谈,多是进行一些专业上的交流。

  周琰进去的时候,正好看见美国教授Jeton在和裴祉聊天。

  裴祉靠在沙发椅上,眼眸低垂,食指指尖在椅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敲,三句话里只挑一句回,不耐烦的神色就差写在脸上。

  偏偏这个美国人神经大条,一点看不出来,还兴高采烈地朝周琰招手示意。

  周琰以前跟着长辈去裴家拜访的时候,和裴祉打过几次交道,他这个人要说和宋郁还挺像的,都是一副对人爱答不理的模样,不动声色里就把别人的企图看穿,透彻到周琰对上他的眼睛,都会觉得打怵。

  “Eric,你昨天给我看的铜矿报告,我对其中一部分区域没有把握,你可以问问裴祉,他是你们国家很厉害的地质学教授。”

  裴祉的眼皮掀起,目光扫向周琰,漫不经心地推辞道:“我已经不做地质相关的研究了。”

  闻言,Jeton大为不理解地问:“为什么?难怪这几年我都没有看见你有新的论文发表。”

  裴祉没有回答,起身从铺着白布的桌上拿了罐啤酒拉开。

  二氧化碳气化涌出来,发出噗呲的声音。

  Jeton没什么眼力见,还在继续追问:“不过你这次参与雪原号的科学考察,肯定做了海冰相关的课题吧。”

  “你预测按照现在的情况,多少年以后,北极的海冰会在夏季消失?”

  裴祉皱了皱眉头,淡淡地扫视他。

  Jeton坦率而直白,“有人推测最迟到2100年,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