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赤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雪原号从上海出发,走的是北极航道里的西北航道,路途较为近的东北航道途径西伯利亚,冰层覆盖,只有夏天很短暂的时间可供航行。

  此次考察总航程为期总共九十七天,相当漫长的旅程。

  刚开始大家在船上的新鲜劲儿没过时还好,看哪儿都觉得有趣,等没过几天,把船上探索得差不多了,每天在日复一日的无聊里,人都快长毛发霉了。

  吴月和张铖他们的研究不像其他项目组,在考察船上就可以开始实验,采集海水和大气之类的。他们的工作是要等正式进入北极圈后,接触到当地人才可以展开。

  所以整条船上,就他们几个闲得无所事事,只能窝在船舱里。

  吴月瘫在床上,长长叹了一口气,“早知道我们直接飞机飞去新奥尔松就好了,为什么要跟考察船走。”

  新奥尔松是各国在北极建立科考站的地方。

  中国唯一一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就设立在那里。

  “好无聊啊——”吴月翻着滚地抱怨。

  宋郁套上毛衣,拉开窗帘,玻璃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随着破冰船越往北走,温度就越低。

  “不行你找点事做。”宋郁看了眼手表,有些来不及了,她在衣柜里翻出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套上,背着摄影器材出门。

  科考船对于宋郁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她每天进货都来不及,根本没空管吴月。

  今天她约了何复,拍摄他们项目组做实验。

  何复所在的课题组研究的是海水生物,今天要打捞海底的浮游植物和沉积泥。

  这一天的海况不算太好,甲板异常得晃动。

  四五米长的巨大浮游植物打捞网在狂风里晃悠悠地下到水里,进入几百米深的海域。

  宋郁来得算是晚的,光吹了一会儿的风就已经受不了,又冷又晕。

  而何复他们已经折腾了更久的时间,白色棉布手套上被钢丝绳勒出一道道痕迹。

  “怎么样,感觉有意思吗?”何复刚才一直在指挥下网,操作绞车,这会儿终于抽出空来。

  宋郁眯着眼睛,盯着相机镜头,抓拍工作人员操控采泥器,从海底挖出一小堆泥的情景。

  “很有意思。”她一边说,一边看相机显示屏,确认对没对上焦,甲板上太晃,照片常常拍糊了。

  何复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就行,我还怕你觉得拍着无聊呢,我们每天干的几乎都是这些重活累活,还弄一身泥,脏兮兮的。”

  宋郁望着他被风吹乱的头发,身上灰扑扑的,因为从海底挖上来一捧泥,整个课题组的人都跟着高兴地欢呼一声,像是挖了什么宝贝似的。

  她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伸手替何复拍了拍衣服上的灰。

  何复笑了笑,“没事,一会儿浮游植物网拉上来,又得弄脏。”

  他的目光落在宋郁的手上,因为长时间拿相机的关系,已经冻得发红。

  何复把自己的手套扯下来,递过去,“你戴上吧。”

  宋郁一愣,刚想拒绝。

  “我戴久了太热。”何复说完,把手套搭在她的手背上,转身就去继续指挥拉网了。

  船舱六楼的船长室。

  穿着白色笔挺制服的船长手指在桌上的地图上划拉,“明天的航线上有极端冷空气,海浪也大,我想附近找个海湾暂避几天。”

  许久没得到回应,他抬起头看向站在窗边的男人,“你觉得呢?”

  裴祉手里拿着小巧的望远镜,望远镜的做工精致。

  目镜里,远处的大海一览无余,甲板上的景象更是清晰。

  他的眼眸漆黑,盯着望远镜里的成像,看见了宋郁和何复互动的全程。

  宋郁迎着海风,放下相机,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戴起明显大一号的脏手套。

  甲板晃得厉害,她靠在船桅边,才勉强站稳,一个浪掀过来,她第一反应是护住相机,海水把她的肩膀和头发都打湿了,整个人冻得瑟瑟发抖,嘴唇苍白。

  “......”

  又是一片的沉默。

  船长皱了皱眉,提高了音调,“裴队sp; 穿着白色笔挺制服的船长手指在桌上的地图上划拉,“明天的航线上有极端冷空气,海浪也大,我想附近找个海湾暂避几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