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干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满月宴过去了几日之后,院子里也没有什么传言出来,满月也逐渐放下心来,照常当差起来。

  只是这天气却一日热似一天,八月没有下雨也就算了,到了九月初秋开始,居然一滴雨也没有下。

  这大太阳将人晒得也蔫蔫的,干活也提不起劲来。

  九月末的一天,二门上的丫鬟来传话,说是有柳舅舅的一封信,给祝芸婳的。

  府内柳远峰中了当朝探花的事情,倒是上上下下知道了,而祝老太太和江氏也对着祝芸婳与柳远峰有些书信往来,倒也不说什么了。

  东西被满月拿回来给祝芸婳,不想她一瞧,居然泪流满面起来。

  这可把满月吓坏了,以为是柳舅舅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正惶惶不知是安慰还是沉默,祝芸婳自己开口了。

  “没想到舅舅居然如此得圣恩,不久就要被外派往晋州府下辖的晋北县当县令去了。”祝芸婳不知自己是高兴还是伤心。

  信上的内容说的是,因为晋北县地处北方,夏日里本就干旱,再加上连月不下雨的原因,旱灾严重不说,竟是蝗虫过境,一棵庄稼都没剩下。

  晋州府知府连连上了五道奏章,要求朝廷来帮助治理,顺道给救灾粮。

  可晋北县偏远不说,又加上地贫物稀,朝中竟也无人请求前往。

  有大臣提议,今科前三名进士都是人中翘楚,此时正是大展宏图的时机。

  圣上一听,正觉得如此。

  便大手一挥,将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三人,分别派往晋州府的三处县区,治理旱灾。

  以此来进行个人能力的考核,倒是与以往翰林院培养人的做法大不相同。

  本来以为舅舅能留在京城里当作自己的安慰,可没想到,他被当今圣上派去外省了,若是一去再要相见,只怕也要三五年后了。

  “这是好事呀,姑娘应该为柳老爷感到高兴才是。待到三五年之后,若是做出了成绩,圣上定会重用他的。”红莺在一旁笑着说道。

  “话是没错,可我终究舍不得他。”对着自己的丫鬟,祝芸婳也不隐瞒,直白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姑娘若是想念柳老爷的话,也可以写信过去呀,柳老爷也能写东西回来,彼此之间的亲情也会更加深厚些,何乐而不为呢?”满月宽慰祝芸婳道。

  “到时候怕只能如此了。”一想到要分别,八姑娘却也愁眉善目起来。

  正是如此,之后的几天里,祝芸婳多方查阅资料,给柳舅舅准备了不少晋州府能用的到的东西,又托人送去了自己存下的五十两银子。

  又嘱咐自己舅舅,万事小心,这才罢了。

  晋州府地域地广人稀,下辖的县和区也是二十多个,知府大人一人管着,也不能偏私于哪个县或者区,又管不过来,只好上书求助,他们这些人才到这里来。

  本以为,万事准备妥当,却没想到去了当地,柳远峰他们才发现,这里的事实远比知府大人奏折里说的严重。

  还没到晋州城,路上就已经有因着干旱而逃生的百姓了,再往城里走,更是处处可见流民。

  地里的庄稼旱的旱死,剩下的则被蝗虫吃的一干二净。百姓们本就靠着田地吃饭,这下更是没了活头,饿死的、渴死的每天都有一大波。

  附近的河水与溪流,早就干了,取水也要到其他地区去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巨大,不敢想象。

  圣上忧国忧民,朝内诸位大臣们也跟着急得不行,可却没有办法,加上国库今岁夏天收入不行,给晋州府的支援也有限,只能叫人苦苦支撑着。

  因着祝承珂在翰林院当差,所以这些消息,偶尔也能知道,又加上自家八妹妹的舅舅与这有关,所以偶然探听些消息,回来告诉祝芸婳一些。

  祝芸婳是养在深闺里的,对着这些只觉得触目惊心,加上自家舅舅就处在干旱处,不由得忧思难愈,再心急也无法。

  倒是四姑娘祝芸媱听到这个,眼睛里有些奇异和凝重,隐在人群中,不得见。

  不过几日,朝内又传来消息,说是去的这三位大臣,被当地流民天天堵在官府,想来回巡查找治理之法也不能,只好向圣上求助,再派人过来。

  朝中更是一片寂静,最后又说是叫翰林院的几位新任庶吉士领命前往,其中就有祝承珂。

  江氏起先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