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淮京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祝老太太喜不自胜,她本就是个热闹性子,自从随着三儿子去了地方任职,也没想过能与之前的老姐妹相聚,如今真见了面,那自是有说不完的话。

  秋家虽也是一船女眷,可却只有三个主子,家下人十几个有余,行李也不甚多,不似祝家举家进京,便也听了祝老太太的话,顺风坐着祝家的船,一起回京。

  所以秋家老太太跟着祝老太太一个船,秋家夫人带着嫡次女秋慕容与江夫人在一只船上,其余下人也分配去了装行李的船上。

  满月她们的船上反倒没有安排秋家的人过来,八姑娘祝芸婳听了这些安排,倒也松了口气,她从未听过祖母说过秋家,对她们家也不熟,若真的过来,她反倒还不知跟秋家说些什么,如此便好。

  勉州距离淮京,又行船不足半月,到了渡口的时候,秋家老太太千恩万谢的带着儿媳、孙女辞了去。

  令秋老太太想不到的是,船上的十几天,祝家四姑娘祝芸媱与她家秋二姑娘秋慕容难舍难分了起来,道了句稀奇,又私底下悄悄问了儿媳什么缘故。

  秋太太跟着自个家闺女在一个船上,想起她家姑娘清冷的性子,幸亏祝姑娘是个畅快人,又有许多未所闻见的新奇想法和玩意,引得自个的闺女也活泼了些。

  祝家本宅也派了家仆前来迎接祝老太太一行人,拢共二十个家仆,齐齐的行礼喊人。

  祝老太太眼睛在这些人中扫了一圈,心里不悦,面上也带了些,皱着眉头,问那领头的婆子,“怎不见严氏前来拜见?”

  严氏是祝大人大哥祝良植的妻子,按说婆母归京,该是她带人来迎接才是,可却不见其人。

  “回老太太,主母连日来感染了风寒,府医说是不可随意下地,避免再受风寒。”那婆子听到祝老太太如此问,心下也有些戚戚然。

  那婆子是祝家祖宅主母严氏身边的管家赵妈妈,别人不知道,她可清楚的很呐。主母今日不来,那里面可大有文章,说是风寒,只是搪塞的话语。

  祝家老大的这门婚事,起先老太太看中的是自己娘家哥哥的女儿,本打算说给亲儿子,亲上加亲,谁料祝老太爷没与妻子商量,先说了严家。

  这便罢了,祝老太太因为是第一个儿子的婚事,便想着一定要自己做主,暗中想要使些手段,破坏掉这门亲事。

  谁料,这祝老太爷引着自己大儿子相看了一面之后,大儿子竟也是非严氏不娶,直气的祝老太太病了一回。

  终究是拗不过,娶了严氏进门。

  进门之后,夫妇俩个新婚没多久,热乎劲还没过,大儿子外放做官去了,舍不得新媳妇,要带着去任上,老太太从中作梗,说自己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为由,留下了大儿媳。

  每每趁着祝老太爷不在家,对着新儿媳妇,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时时刻刻磋磨着大儿媳。

  严氏起先不知有这一层因果,还以为婆母就是这样的性子,先开始还一味忍着。

  直到严氏身边的得力丫鬟,打听出了这一层关系,气的严氏不行。

  至此以后,暗地里跟婆婆对着干不说,明面上却还是好媳妇的模样,让祝老太太气的暗地里叫骂,却也挑不出大毛病来。

  没几年,祝老太爷去了之后,祝老太太更是无人制衡,之后几个儿子陆续娶了妻,加上偏心三儿子,又心疼三儿子被贬,所以也跟着去了任上,婆媳斗法这才消停些。

  如今,婆婆跟着三儿子回京,大儿媳严氏答应了来接船,却也在这关头“生了病”,那便只能派这些无关紧要的家下人来迎接了。

  祝老太太这几年在乡下,清闲日子过惯了,性子倒也养了些,没有之前刁钻刻薄了,可见着大儿媳没来,心里也有些恼火。

  当下也不搭理那接船的婆子,只由着江夫人扶着上了祝家的轿子,主子们都乘轿子,从里到外的遮挡严实。

  那些已经留了头的丫鬟们也更是要带着薄纱,不露半点脸面。满月她们这些小丫鬟相对宽松些,不用素纱遮面,跟轿行走了就可。

  淮京不愧是天子脚下,街上人来人往、贩夫走卒,端的是人声鼎沸,一片繁荣祥和的样子。

  满月跟着队伍,一路走,低着头不敢随意看,只拿眼角瞧着这些在镇上从未见过的杂耍摊、吃食摊以及一些卖小玩意的摊子,甚至觉得两只眼睛都不够瞧的。

  那些酒楼、茶肆、戏院、各色铺子,也只敢用眼睛的余光那么喵一眼,再不敢乱看的,真个是说不出来的热闹和新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