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枯骨(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师爷称是,可才一转身,便瞧见有个男子倚在门边上,笑道:“阁老这家中还是如此热闹。方才在下见大公子的模样,几乎吓了一跳。这过了许多年,他还是没变。”

  师爷赶紧上前道:“孙爷说的什么话,不过家务事,有些争执罢了。再者,阁老还未传唤,孙爷怎的进来了?”

  孙儒走进来,看着李阁老,抱个拳权作行了礼。

  他笑了笑,道:“不是阁老让我来的么?”

  李阁老的脸上倒是没什么愠色,只将他凝视片刻,道:“这么多年了,你倒是一定也没变。”

  孙儒自顾地在一旁椅子上坐下,道:“这么多年了,阁老也是一点没变,还在跟沈家过不去。”

  李阁老目光一凛,师爷见状不好,赶紧对孙儒道:“那还不是因为你办的好差!阁老跟你说过,不得留活口,最后为何跑了个沈劭?”

  “凡事总有意外。”孙儒慢条斯理道,“当初,沈劭掉下山崖,是所有人都看到了的,能生还,是他命大。阁老,干咱们这行的,出生入死,眼睛也不眨。但若有人命不该绝,那是阎王爷不给我们面子,我等哪里有那个能耐硬给阎王爷塞人?阁老说,这道理是也不是?”

  师爷正要说话,李阁老给他递了个眼色,让他退下。

  “往事不必再提。”李阁老道,“你既然知道了沈劭的事,便也应当明白我为何找你来。既然肯来,便是应下了?”

  “那就看阁老的诚意了。”孙儒笑道,“我方才说了,这可是要跟阎王爷作对的事。既然如此,就不是上回那个价了。”

  “价码你随便开,”李阁老目光锐利,“但这一回,沈劭必须死,你可听明白了?”

  说罢,师爷已经上前,将一只沉甸甸的匣子交到孙儒手中。

  孙儒打开,看到里面锃亮的金锭,脸上露出笑容。

  “阁老放心。”他将匣子收了,微笑,“沈劭么,离开他的兵马便仍旧是个废人。这一回,便是阎王要留他到五更,我也能让他三更就走。”

  ————

  凌霄从小就梦想着当个女将军,但直到今日才真的走上战场,而也是今日才领悟,什么是太子哥哥说的京城即边城。

  日夜兼程,只四日,她便从龙门关回到了京城城外。

  这里发生的所有事,曹煜已经全部告知。

  不得不说,凌霄大为震惊。

  她一直以为,就算江东王没死,中原也早就没了他的容身之所。他能投靠的,只有丘国。就算换了凌霄自己,也理当远走丘国,再伺机反击。

  可没想到,江东王又一次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所谓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京城在江东王眼里就是如此。

  结果终究叫人唏嘘。

  她遥望着冰冷的城墙,和远处若隐若现的殿宇,眉头紧锁。

  “公主,”曹煜道,“勤王大军已经进入北直隶地界。皇上的意思是,让公主直赴军营,和沈大人会合。江东王的事,还是等皇上归来,再做了断吧。”

  凌霄轻轻咬了咬唇,道:“师父放心,我不会冲动的。”

  说罢,她调转了马头,往南边去。

  勤王大军分水路和陆路,多路并进,一路扫荡叛军,赶赴京城。

  沈劭所率领的应天军最先达到直沽,并在这里遭遇了叛军死守,因而暂且停住。

  李阁老果然根基深厚,将京城几个州郡的兵马策反。

  官道上有叛军重重把守。为掩人耳目,凌霄众人换成了平民的衣裳,并在曹煜的指引下,绕小路直赴直沽。

  说是小路,其实不过在村庄间穿梭的羊肠小道。

  因得展示,村民都逃难去了,乡舍死气沉沉,犬吠鸡鸣也听不到。

  “公主小心,此处靠近京城,怕是有些埋伏。”曹煜左右打量,低声道。

  话音刚过,忽听一番动静,二人即刻警觉地勒住马。只见有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从枯树丛中跑出来,对着队伍最前方的凌霄就是一番磕头:“看娘子菩萨面相,定有一副慈悲心肠!求娘子给些吃的,助小人逃离此处吧!”

  凌霄没答话,和曹煜对看一眼。

  曹煜问道:“你是这里的村民?”

  “回大人,小人是北边村子里的村民。村子里的邻里都逃走了,只小人要伺候病重老母,不敢上路。如今老母病逝,小人家中的余粮也吃完了。适逢昨夜京城里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