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来信(上)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心跳不知何时已经变得飞快。

  皇帝低下头,轻轻啄在月夕的脸颊上。温热的呼吸,柔软的嘴唇,停留短短一会,旋即离开。

  月夕怔了怔,再抬眼,皇帝已经重新坐得端正。

  纵然不过是稍许的亲密接触,月夕还是觉得脸上像被烫了一样,阵阵发热。

  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见他的脸上似泛着一层红晕,似极力摆出镇定的模样,却显得那双眼睛的目光愈加灼热。

  谁也没有说话。不过叠在一起的手,却有些烫。

  月夕想,自己和皇帝,一定有一个在发烧。

  或者两个都是,能把脑子烧糊涂。

  月夕抿抿唇,索性伸手勾住他的脖子,凑上前去。

  吻干脆利落地印在他的颊上,在他愣神之时,也旋即离开。

  那张惯于冷静的脸,此时再也难以掩饰任何情绪,一下涨红到了脖子根。

  月夕笑起来,望着他,目光盈盈。

  “我记得华阳殿离永明宫可有些路程。”她拉着他的手,“我若住到那里去,要见你可难得很。”

  皇帝索性伸手将她搂过来,和她依偎坐着,道:“那有何难,你若想住永明宫,就住永明宫,想住华阳殿就住华阳殿,”

  月夕想说,宫里规矩那么多,是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不过话到嘴边,却没有出口,只笑了笑,将头靠在他的肩上。

  厚实的裘皮大氅披在身上,很是温暖。

  皇帝的手也暖得很,仿佛捂着暖炉。

  正当二人享受着难得的温存时光,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叩响,刘荃道:“皇上,沈大人求见。”

  皇帝颇有些无奈,道:“告诉沈大人,朕忙着,若无十分紧急之事,过一刻再来。”

  “沈大人说,是十分紧急之事。”刘荃道,“山西那边来了一封急信,关乎公主和女史。”

  山西?

  皇帝愣了愣,看向月夕。

  只见她似乎已经猜到那是何人寄来的信,一下坐直了身子。

  ————

  堂上,烛火照得明亮。

  皇帝和月夕来到的时候,沈劭和凌霄已经在等候。

  凌霄坐在椅子上,月夕一眼就看到了她手里那厚厚的信纸。

  “是沈姐姐寄来的?”她问。

  “正是,”凌霄道,“这信刚到沈劭手中,我就和他一起送过来。”爱阅app完整内容

  沈劭向皇帝行了礼,道:“臣姐回到潜修之地,翻出了多年前老太史留给她的手记,竟是有了大收获。”

  皇帝道:“哦?什么收获?”

  “便是我和月夕交换之事。”凌霄道,“太史的手记之中,竟也有类似之事,且将此命名为连生煞。”

  月夕没说话,迫不及待地从凌霄手中拿过信纸,细细。

  沈仪在信中说,当年老太史对她的天资颇为赏识,离去之前,自知将来也许不会再见面,给她留下了几本手记,都是毕生心血所著。其中一则,便记下了这连生煞。

  那是许多年以前,他还年轻的时候,云游至西北米脂城里见到的奇事。

  一个姓李的少年,在放羊时,不甚跌下土坡,身体受伤,奄奄一息。家人为他请来郎中,每个郎中看了,都摇头叹息,只让家人准备后事。家人想着这就是不治了,只得大哭一场,准备丧事。不料,就在治丧的时候,未落钉的棺材里传来敲击声。家人们忙打开棺材,发现少年竟是活了过来。

  家人们自是又惊又喜,接着,却发现了不对劲。

  这少年虽然还是原来的面容,却是性情大变。他坚称自己不姓李,也不是米脂人,而是姓赵,家在千里之外的邯郸。除此之外,他说话的口音和语气都变了个模样,判若两人。

  家人们困惑不已,以为少年中了邪,求神告佛,找人作法。可没多久,又一桩怪事出来。一家赵姓人家,竟是从邯郸找上门来,带来了另一个少年,说要将自家的儿子换回来。这少年除了面貌全然不对,无论口音还是举止,竟都是那李姓少年的模样。两家少年站在一处,恰恰就是换了身体一般。<是许多年以前,他还年轻的时候,云游至西北米脂城里见到的奇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