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盘问(上)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余夫人的目光一闪,沉吟片刻,道:“有理。张定安那时被皇上派到扬州,归期未知,与下放无异。说不定,他为了讨好皇上,就皇上送美人。”

  “还有。”汪逊道,“小姐说,那女子进京做买卖。只怕做买卖世家,十有八九还是张定安牵的线。若得了什么时机,让她见到了皇上……”

  “皇上如今不在宫中。”余夫人眼前一亮,“皇上上个月北巡去了,至今未归。这是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让张定安这主意打了水漂。”

  “正是。”汪全道,“只是有一点,小人想不明白。这张定安怎的选了个江湖女子?这种人怎登得上台面?十有八九是要被太后挡出宫去的。”

  余夫人喝一口茶,冷笑。

  “这有什么不明白。”她说,“男人么,就是图个新鲜。知书达理的官家小姐见多了,腻了,突然见到个舞刀弄枪的才出挑。张定安这一出另辟蹊径倒是巧妙,不愧是连太后也点头盖印的人精。”

  说罢,她叹口气:“太后自从上回大病一场,元气大伤,如今只吃斋念佛,不问宫里头的事。这事,她若知晓了,也不知要气成什么样。”

  汪逊从这话语里听出了些意思,道:“夫人的意思……”

  余夫人继续喝着茶,缓缓道:“我的女儿,值得世上最好的儿郎。这女子,管她什么来头,既然到了京城,便没有让她白走一趟的道理。”

  *

  寿安宫里,太后早晨起来,喝了一碗山药羹。

  宫人将一碗鸡汤呈上,太后看一眼,意兴阑珊地摇摇头。

  周嬷嬷从宫人手中接过鸡汤,看着太后,叹口气。

  自从两个月前,太后与皇帝怄了一场气,就生了病。病好之后,她仍日日胃口不佳,就连平日最喜欢的宫伎来唱曲,也一点兴致没有。

  周嬷嬷知道,太后这得的都是心病。

  为了皇帝的婚事,太后操持一场,却最终闹了个不欢而散。纵然是太后这般见识过风云变幻的人,遇到这样的事,也郁郁寡欢起来。

  “太后。”周嬷嬷上前,温声安慰道,“还是多吃些吧,这些日子,太后都瘦了。”

  太后没答话,只倚在榻上,望着窗外。

  “你说,”她缓缓道,“他究竟想要什么?”

  周嬷嬷怔了怔。

  她知道,太后说的是皇帝。

  斟酌片刻,周嬷嬷小心地笑了笑,道:“皇上么,年轻气盛,不爱受人管教。太后放心,太后一片心,皇上终会明白的,等过些日子……”

  话没说完,太后摇摇头。

  “你不如我了解他。”她缓缓道,“他哪里是不明白,他就是太明白了。只要你给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他就不会要。”

  周嬷嬷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忙又道:“太后之意,皇上想要什么?”

  太后目光幽远,正要说话,外头一名太监匆匆进来。

  “太后。”他说,“余夫人求见太后。”

  太后和周嬷嬷都露出讶色。

  “这余夫人也真是。”周嬷嬷埋怨道,“太后才起身,早膳也不曾用完,哪里有现在就求见的?她也是宫中老人了,怎如此不懂规矩?”

  太监有些为难,道:“奴才也不知,只听余夫人说,这是一件关乎太后和皇上的要事。”

  太后闻言,目光定了定。

  *

  盛安社的事终于了结,月夕赶紧写信给凌霄,让她令正气堂的镖队押货入京。

  京城驿站有送急信的,月夕使了银子递过去,驿站看是给扬州海阳公主府的,也不敢怠慢,即刻差人赶往王舟送信。

  阿莺如释重负,道:“小姐,事情办成了,我们这就回去吧?现在回去,正巧能吃上秋天的肥蟹,我可不想再等到明年。”

  “暂且不能走。”月夕摇头,“盛安社那头还要给我个通行信物,有了这信物,我们的船才能过通惠河。须得过几日,等他们制好了,我们就出发。”

  阿莺本以为月夕还要在京城里磨蹭些日子,听得这话,高兴地答应下来。

  月夕原本并非这么打算。

  这是宁波的货头一回入京,她原想留在京师,稳稳当当地把货交了,再跟高恺他们一道南下。可昨日与季窈一见,让她觉得,自己还是早日抽身为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