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别看年纪轻,专家还是专家(求订阅!)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时,郭少华灵机一动,说道:“罗专家,那你说,这瓷器工艺不行,那就是说这墓主人身份低贱喽。”

  杨树平一听,瞪了天修一眼。

  这种问题可不是个鉴定专家能随便得出结论的。

  判断古墓主人的所处年代,以及身份地位,这都是考古学家的事情。

  到于鉴定专家,则只负责鉴定陪葬品的年代、材质,以及珍惜程度,还有就是有没有放到博物馆去展出的价值。

  当然,有一些牛人既懂得鉴定老物件,本身又对考古有研究,那就另当别论了。

  至于罗宇洋,这么年轻,就算对这些老物件有一些了解,但也多半是极为浅显的知识。

  再让他去判断墓主人的身份,那就太强人所难了。

  罗宇洋毕竟是陈教授请来的人,杨树平也不想闹得太难看,刚要出言缓和下气氛,却听到罗宇洋开口了。

  “从这件瓷器来看……它肯定是没有款的。”

  说着,罗宇洋将瓷器拿起来,让大家看了看底部,确实是空白的。

  宋梦芸觉得很惊奇,刚才她做记录的时候,还真没发现这个问题。

  罗宇洋是如何一下子就发现的呢?不对,刚才他根本就没有拿起来看过,是纯靠猜的?

  罗宇洋将瓷器放下,又围着长桌,一件一件扫视着上面的赔葬品后,缓缓说:“在这张桌子上的赔葬品,虽然数量和种类很多,但都是一些寻常之物,并没有过于珍贵的物件,可见,这算是薄葬。”

  “但是薄葬,并不等于说这墓主人是穷人,恰恰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富商,很可能是富贾天下的富商。”

  郭少华冷笑着说:“什么意思?你不会是瞎猜的吧。”

  宋梦芸也觉得罗宇洋的逻辑有问题,既然是富商,为什么会选择薄葬?

  看来这个罗宇洋也不过如此,并不是一个思维慎密的人。

  罗宇洋也不搭理郭少华,而是自顾自地说:“国内的诸多朝代中,汉、唐、宋、元、清的富贵人都实行的是厚葬,秦以前的物件与桌上的完全不同,所以只有一个朝代是薄葬,那就是明朝。”

  杨树平眉毛一挑:“你是说,这是明朝的墓穴?”

  说实在的,杨树平一直在忙着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还真没来得及仔细想过墓穴年代的问题。

  不过按照杨树平过往的经验来看,这座古墓的确是明代墓的可能性比较大。

  罗宇洋下了最终的结论:“确切的说,是明代初期,洪武时期的商人墓穴。”

  宋梦芸吓了一跳,没想到罗宇洋连具体的朝代时期都判断出来了。

  但是,这真是对的吗?

  郭少华第一个跳出来唱反调:“我就奇怪了,你是怎么知道这是商人墓,还是洪武时期的。”

  罗宇洋淡淡地说:“很简单,因为那件瓷器,这款瓷罐色胎体为青白之色,是青花瓷的器型特点。”

  罗宇洋又指着瓷器表面,淡淡地说:“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简单一些,趋向于清淡,素净,这是从元代繁满风格的纹饰中改进而来的,正是明代洪武时期的青花瓷特点。”

  “至于为何说商人,那就更简单了,这款瓷罐没有落款,工艺又比较差,那就是民窖制品,说明墓主人家境富裕,但又不是官场中人。”

  “如果是在朝廷当官的,那肯定是用的带落款的官窖精品青瓷了,所以洪武商人墓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罗宇洋这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更重要的是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其他人听得是一楞一楞的,都给听傻了。

  如果是外行的话,也就只是觉得罗宇洋腔调不错,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不知道了。

  但在场的人可都是内行,都是整天跟历史物件呆在一起的考古工作者,当然知道罗宇洋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不仅如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只靠一双眼睛扫一遍这里的陪葬品,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简直就是专家中专家才能做到。

  杨树平这才知道,苏学林苏教授推荐过来的人,还真是有实力的,不是靠关系混日子的白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