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看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闷热的夏夜里使人辗转反侧,脾气也暴躁起来,男人或女人扯着嗓门的叫骂声回荡在夜空中,头顶的树上发出来鸟儿们带着烦躁的咕咕声……

  戏台就搭设在小棠梨村的村西头,这里地势开阔,方便出入。演员们将几颗树当作立柱,用幕布围成了一个露天的化妆室和休息室,在里面练嗓子、换装、休息……

  戏还没开场,人们来来回回地攒动着,等待着开锣。看戏的大多是席地而坐,也是随处就座的。

  “大…顺,小文子,咱们到前…头坐去。”小磕巴喊道。

  张文和大顺子他(她)们搬了几块砖头坐在了“戏台子”的前面。哲凡和春妮儿喝了汤,就偷偷地跑出来和大顺子他(她)们汇合直奔小棠梨村了。

  孙毓淑和田玉梅一帮女人们在一起说笑着出了巷子口……

  “锵…锵…锵…”锣鼓敲起来了!一个小丑打扮的出来了,他敲着锣打场子:“各位父老乡亲,让让,让让,打打场子……”在他身后紧跟着几个精神抖擞的旗牌官,他们一手掐腰一手高抬,脚下紧贴着前面的观众碎步小跑,所到之处戏迷们知趣地向后退去,就这样几圈下来,场子就打开了!

  豫北文化源远流长,说书唱戏以古喻今教化世人,在那个年月说书唱戏也可以说是乡下人仅有的娱乐方式。这一晚唱的是《小包公》和《墙头记》两出戏。值得一提的是演小包公的“黑头”是个大闺女,她个子不够,人长得很结实,一身的文生公子打扮,画着两个黑脸蛋,眉心一弯月牙,嗓音洪亮,走起来迈着方步……在我们这里的戏中出演少年包公的演员好多都是女人,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少年包拯的形象是身量不大,适合一些女人来演;二是河南女人性情豪放,声音高亢浑厚而不失清亮。

  《小包公》讲的是北宋年间少年包拯的故事,代表的是我国文人奋发读书以报效国家的愿望,正所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里不必细说,而《墙头记》则讲的是一对兄弟不孝敬老人的事儿。

  从《墙头记》这出戏中我领略到其中很好的说教意义。戏台上:年老体衰银须飘摆为人善良的张木匠,他早年亡妻,辛辛苦苦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并给他们成家立业。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不念老爹的养育之恩,将老爹搁在墙上,推来推去,把个张老汉难为的涕泪横流、生无可恋。张老汉的好友王银匠见了,好不叹息,就为张老汉出了个计谋。王银匠告诉大乖和二乖说他们的老爹藏了好多的养老钱,这兄弟二人贪图银钱旋即来了个“抢爹”大战。张老汉的养老问题解决了,可是他的内心却依旧很痛苦,二年的功夫张老汉就病死了,临死前他说了句“看见那堵墙,想起王银匠。”的话。王银匠得知老友病故前来吊唁,大乖和二乖苦苦追问老爹养老银子的下落,王银匠指着墙头说就在墙下,这两个家伙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挖墙,结果墙倒了,二人被压在了墙下……

  看着看着戏,小磕巴枕着半个砖头不知道啥时候竟然睡着了,等他睁开眼睛,看见的是满天星星,还有一圈儿瞅着他的眼睛,戏早就散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