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应该点第几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谓策论,便是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

  自前朝以来,便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不过八股文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策论往往是不占有太过于重要的位置。

  只有一些务实的官员上台之后,试图改革科举制度,才会更加重视策论。

  但改革传统科举制度,必然是会触及广大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故而一般而言,都是举步难行的。

  正如此时当朝首辅大臣张巨鹿面对的情况。

  不过陈思之这等务实的官员,他自然是不会与迂腐的儒士一般,穷经皓首的去钻研经典。

  自从步入官场之后,陈思之早就把什么“子曰”、“之乎者也”给抛到十万八千里去了。

  故而,他更看重论策的务实性。

  在看到黄廷晖的这份试卷之前,陈思之也看了不少的试卷,不过陈思之看到其他士子的论策时,都是摇头不屑。

  大而空!

  这是陈思之给出的评价,这样的士子文章却写的很好,但又有什么用的?

  有些士子竟然说什么,只要皇帝陛下圣明,天下不会有什么灾难的废话。

  他倒是把董仲舒的那一套,给学的很溜。

  不过大盛朝每年发生的灾祸怎么可能都和皇帝有关系?

  像这种文章,陈思之自然是一眼扫过。

  不过黄廷晖的这篇文章,却是让陈思之看的津津有味。

  与一些“大而空”的文章不同,黄廷晖的这篇文章落于实处。

  他提到了遇到灾祸之后,身为主官的官员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

  怎么组织力量,怎么平复民心,怎么迅速消除灾祸。

  除此之外,黄廷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基层力量,如何团结百姓,发挥百姓的强大力量。

  刚柔并济,震慑不法份子的同时,安抚良民。

  别说是普通士子,便是一些当官多年的官员,恐怕都没有黄廷晖在文章之中的认知。

  就连陈思之也能从黄廷晖的这篇文章之中,得到启发、得到启示。

  纵然不是遇到灾祸,文章中提到利用、组织老百姓力量的观点与方法,也是让陈思之极为受用。

  毕竟一个官员,他身上虽然是有朝廷赋予的权力,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有些官员到地方去后,反而是被架空,斗不过当地有权有势之人。

  陈思之初到瑞安县城之时,也是遇到了这种情况。

  虽说他借用了各方力量,终于做出了一点成就。

  但与陈思之当年的雄心壮志相比,还是差的多。

  而黄廷晖在策论之中,却是给陈思之提供了另外一个,他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点。

  “好啊!”

  “好啊!”

  “妙哉,妙哉!”陈思之不住的拍着大腿,哈哈大笑道。

  “老爷?”老师爷看着哈哈大笑的陈思之,他有些奇怪的发问道。

  “没事,只是读到兴起罢了!”

  “兴起罢了!”陈思之笑着与师爷说道。

  “没想到这县试的学子,也有能将文章写到老爷心坎里的。”

  老师爷陪笑着说道。

  “莫要小看天下英雄,这天下之英雄可是不少呢!”

  “虽说这文章,只不过是一个童生都不是的学子写的!”

  “却字字入理,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