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听话的媳妇儿,让人舒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小丫头儿自告奋勇的往菜园子中走去。

  她还不要黄廷晖动手,毕竟这是小丫头的领域啊,如果黄廷晖上前帮她的话。

  小丫头的成就感可就少了许多。

  无奈之下,黄廷晖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小丫头儿忙活。

  这万恶的封建主义啊!

  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贤惠呢?

  吐槽了一遍后,黄廷晖走进房间搬出了一张桌子。

  他将木桌子摆在了一边,将白纸铺展在了一边。

  黄廷晖思索了一番,这才在白纸上动笔写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黄廷晖的脑海之中,《三字经》的内容自动浮现了出来。

  在这个世界,《三字经》并没有出现。

  而在另外一个世界之中,黄廷晖记得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也是不一的。

  而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意思就是南宋的王应麟,他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识字,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要知道对华夏文化的传承,对古代让更多人识字这一块上,《三字经》的价值是极大的。

  可以将《三字经》的价值类比于后世的拼音。

  而明朝赵南星也是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他将此书称之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它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华夏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黄廷晖所处的这个时代与之前的那个世界不同,所以他将一些没有发生的典故,一一除去。

  直到最后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三字经》问世之后,黄廷晖这才停下了手中的毛笔。

  “小丫头悟性极高,已经是学会了不少字了!”

  “论语什么的不好教,更高深一些的她也不容易学。”

  “《三字经》朗朗上口,能够记得住,最适合她学不过了。”

  “堂弟也可以从《三字经》开始学,不求以后能够考取功名什么的,但求他能识字。”

  “我想叔叔婶婶二人也是这么想的吧!”

  黄廷晖将毛笔放在了一边,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日子。

  天空辽阔无垠、有云朵在空中飘荡着。

  颇有种“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落”的感觉。

  若是能够平静的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想来也不是什么太难受的事情。

  更何况在这里,黄廷晖有对自己好的人。

  也有对自己极为重要的莲儿。

  此生,足矣!

  黄廷晖暗暗想着,他静静等着白纸上的墨水缓缓变干。

  之后他才将这些纸张给收了起来。

  小丫头眼下虽然能够识一些字,但字写的却不是很规范。

  黄廷晖想着要不做好一本范本儿,让她从临摹开始。

  就在黄廷晖满脑子的乱想之际,一阵香味从厨房飘了出来。

  “好香啊!”

  “小丫头做了什么?”

  “真是太香了!”

  黄廷晖闻着emsp; 更何况在这里,黄廷晖有对自己好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