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还不如西平郡富饶的湟水河谷。

  向北可连接忠于曹魏的武威太守范粲,东面金城太守张就只要还活着,也能分摊一些压力。

  正与夏侯霸东拉西扯的时候,外间有人急报,弘农杨氏来人了。

  杨峥一愣。

  弘农杨氏算是继曹氏、司马氏之后最大的门阀。

  汉末以四世三公形容汝南袁氏,但弘农杨氏同样也是四世三公。

  其底蕴比袁氏还要厚重。

  楚汉争霸,杨氏先祖杨喜分项羽尸有功而被封侯。

  东汉时又出了一代大儒杨震,有关西孔子之称,在士人心目中地位尊崇,影响深远。

  汉末杨彪与蔡邕、卢植、韩说齐名,忠于汉室。

  建安元年,魏武迁都许昌,将其下狱,时荀彧、孔融等一干名士倾力相救,杀伐果断的魏武最终还是没有动手。

  其子杨修夺嫡失败,也仅是一人身死。

  文帝后来还擢升杨彪为太尉,被拒绝后,改以光禄大夫的荣官。

  但也正因为杨彪、杨修之故,弘农杨氏远离权力中心,逐渐衰落,直到成为西晋的外戚,短暂回光返照,旋即被贾氏夷灭三族。

  夏侯霸大喜,让人引至正阁,忙令下人正衣冠。

  杨峥一身戎装,虽然也知道对方可能是因自己而来,但就这么去见人,未免有些唐突了。

  遂向夏侯霸告辞。

  回军营的路上,心中却大为疑惑。

  自己姓杨,弘农杨氏也姓杨,莫非有什么牵扯不成?

  旋即有些失笑,若自己出身弘农杨氏,父亲杨攸也不会成为曹真的部曲。

  天下姓杨的太多了。

  氐人、羌人、賨人中都有杨姓。

  汉末西北氐王杨千万海投靠马超,一同入蜀。

  西晋时杨氏还建了仇池国。

  北魏一代猛将杨大眼就是出自这一支。

  当然,现在过来联络感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些世家大族向来嗅觉灵敏。

  当天晚上,夏侯霸便又召见杨峥。

  身旁还站着一个年轻人,二八上下,丰神俊朗,身材挺拔,既有几分儒雅之气,又有几分雄健武夫气概。

  汉魏时代的文士可不是赵宋以后的儒生。

  上马能射箭,下马能砍人。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是说说而已。

  杨峥还未说话。

  那少年便先行拱手,“杨济拜见兄长。”

  杨峥连连拱手,“不敢当,不敢当。”

  疑惑的眼神望向夏侯霸。

  夏侯霸笑道:“此乃弘农杨氏青年才俊,杨济杨文通,入我军中为校尉。”

  杨峥心中忍不住一阵苦笑,自己打生打死,才弄了个西部都尉,别人一上来就是校尉高级军官。

  魏晋时代大抵就是这么个状况。

  有家世,什么都好说,从朝野到地方,别人都高看两眼。

  跟自己这种野人野路子天壤之别。

  世家门阀出身的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在科举没有出现之前,优质顶尖人才,绝大多数还是要靠他们。

  即便科举问世,优先权还是在他们。

  杨峥不是小肚鸡肠之人,见杨济态度谦和,也就放下心中的芥蒂,拱手道:“兄长不敢当,杨校尉以后直呼我名即可。”

  杨济急道:“这如何使得?兄长功勋卓著,临行前,家父特意叮嘱,行晚辈之礼,兄长若是不受,就是嫌弃在下了。”

  夏侯霸有意无意道:“兴云太见外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峥也就不再推辞了,一个称呼而已,说明不了什么。

  不过心中对杨济又高看了几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